沖洗水直排河道監管空白亟須填補
【谷騰環保網訊】近日,某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發現轄區內農村地區某河道國控斷面水質在線監測數據突發異常。屬地生態環境執法人員趕至現場檢查發現,在距國控斷面不到百米的岸邊停靠著某建材公司所屬的數輛農用車。這些農用車運送石灰到達目的地之后,在回公司的途中直接將車停靠在河道邊,利用河水對農用車上殘留的石灰進行沖洗,使得殘留的石灰以及沖洗水直接傾倒至河道內,影響了水質。最終執法人員現場責令該公司立即停止違法行為,并處人民幣兩萬元的罰款。
筆者近期參加某省農村生態環境專項調研活動時發現,在農村地區沖洗水直排河道現象比較普遍。除上述沖洗殘留石灰的農用車以外,還有沖洗農藥噴灑設備、沖洗禽畜養殖場地面、沖洗私家車等多種直接將沖洗水排入河道的行為。這些長期被沖洗水污染的河道,大多水質較差,河面表層漂浮著一層厚厚的油花或是各式浮游植物,制約了農村人居環境的進一步改善。
由于多數沖洗水直排行為發生地相對較偏,且沖洗時間不固定,這樣的行為長期未得到有效監管。因此,解決農村地區沖洗水直排造成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為此,筆者走訪了多個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執法人員、鎮村級環保網格員以及村民,發現沖洗水直排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環境保護意識不足。走訪中,多位村民表示目前農村地區生活用水基本為自來水,因此部分村民并不關心河道水質的好壞。二是配套基礎設施不全。在河邊進行清洗是農村地區長期形成的傳統習慣,也有現實的需要,但絕大多數農村地區缺乏建有配套處理設施的專業沖洗場所。因此,很多沖洗作業只能在河道邊直接進行,沖洗水直接流入河道或是滲入地下。
為杜絕農村地區沖洗水直排河道的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筆者結合調研情況,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一是提升群眾的水源保護意識。近來,隨著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絕大多數企業和個人都愿意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但如果未能意識到沖洗水對外環境造成的危害,則無法采取行動保護環境。實際上,當筆者告知沖洗水可能下滲污染周邊地下水或是隨著河流流入水源地,可能造成飲用水安全隱患,讓村民們意識到了沖洗水直排的危害之后,村民們不僅紛紛表示將不再在河邊進行沖洗作業,還會主動制止類似行為的發生。因此,各地要加強宣傳,如在河道兩側增設警示牌,將沖洗水的危害逐一列出,提升全民的水源保護意識。
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目前農村地區確實有很多地方有沖洗作業的需要,各地應根據實際情況,既滿足群眾需要,又能采用恰當的方式對沖洗水進行收集處理。比如加快建設有雨污分流管網以及地面防滲層的固定沖洗點,鼓勵有條件的沖洗作業到固定沖洗點進行,固定沖洗點的沖洗水經污水管網收集后統一處理。對于無法移動的沖洗作業,如畜禽養殖場地面沖洗,各地應鼓勵沖洗水回用,或是建設分布式污水處理設施,沖洗水經處理符合直排標準后,方可排放。
三是發揮部門聯合和群眾監督力量。目前農村地區生態環境執法人員和鎮村級環保網格員人數不足,很難全天候對每條河道進行巡查。加之農村地區河道周邊在線監控設備相對較少,給了部分違規沖洗作業可乘之機。各地政府應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和群眾的監督力量,明確任何一個職能部門在開展工作時,一旦發現沖洗水直排現象,都有義務第一時間將線索轉交給相對應的主管部門,比如工業廢水排放第一時間告知生態環境部門,生活污水排放第一時間告知市容市政管理部門等。同時,還可出臺有獎舉報等政策,鼓勵村民日常一旦發現有沖洗水直排行為,就第一時間進行舉報。通過上述方式構建一個全方位、無死角的監控網絡,從而避免沖洗水直排現象。
作者單位:鄭興春,江蘇省蘇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梅金華,江蘇省蘇州市水務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