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污水凈化設施不是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簡單縮微版
【谷騰環保網訊】如果說過去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缺少基礎設施,那么在污水處理設施日趨完善的當下,當前的主要問題則轉變為設施運行效果欠佳。有很多已建成的污水處理站清水進、清水出,而有的地方仍有大量污水直排,導致農村地表水體黑臭現象嚴重。對此,必須準確分析癥結所在,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確保治污效果,另一方面避免建設投資浪費。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不到位并不是偶然的。污水處理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如果各個環節協調不好、銜接不暢,整個鏈條上必然薄弱點多,經不起實踐檢驗。筆者分析原因,有以下情況。
農村污水處理一般是先建集中凈化設施,再配套管網,且資金自籌。但往往由于后期經費不足,管網就沒鋪設,污水流不進來,投資建設的設施設備也就閑置了。
在設計污水處理站規模時,入戶調查不充分,再加上現在農村人口流動性強,普遍存在平時進水量不夠,節假日尤其是春節期間又處理不了的矛盾。由于經常不滿足進水條件,處理效果大打折扣。
很多地方一方面沒有財力補貼,另一方面向住戶收取污水處理費的機制尚未健全,因而失去了資金保障,支付不了人力、電費等成本,穩定運行農村污水處理系統也就淪為空談。
各級督察、檢查都發現了農村污水處理效果不佳的現象,群眾對此也多有反映。仔細分析每一個案例,既有共性問題,個性問題也層出不窮,亟須對農村污水處理系統進行提質改造。筆者認為,農村污水凈化設施不是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簡單縮微版,要針對農村自身的情況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技術適配。應針對農村生活污水水質、水量波動大的特點,增設適當規模的調節池,根據池內水量決定是連續式還是間歇式地運行污水處理站。鑒于農村生活污水的成分比較簡單,多采用高效低成本的濕地處理技術,并與農村景觀建設結合起來。總體來看,并不需要顛覆式的技術創新,只需要優先解決廠網配套的問題,局部改造現有工藝就可以了。
二是思路創新。農村生活污水中包含了氮、磷等污染物,直排地表水會造成污染,但用于房前屋后的綠化、灌溉等就成了肥水。如果改變思路,通過這樣降等次循序用水,就不需要花很大代價脫氮除磷。因此可以適當合理地降低處理出水標準,既經濟,又將生產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村民發揮農業灌溉的主動性,提高穩產能力。
三是管理模式調整。我國農村居住形式多樣,對于是集中式還是分散式處理生活污水,不能搞“一刀切”。對交通便利地區,建議在中心區域建一個共享的處理站,周邊地區只建集中收集池,用槽車抽取過來統一處理,這樣開工足,總成本也不高。
經歷大規模建設后,當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基本格局已形成,當務之急是“回頭看”,對暴露出來的問題不回避、不推諉,多管齊下,找到解決辦法,使工程投資真正發揮減排作用,尤其是讓群眾看得見變化,取得實實在在的整改效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