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探索入河排污口設置與環境管理制度協同管理新路徑
【谷騰環保網訊】入河排污口設置管理職責劃轉至生態環境部門后,如何打通岸上和水里、實現以水定岸,一直是改革關注的重點。江西省九江市以不突破江段納污容量為宗旨,通過查源、論證、協商、變更“四步法”,探索了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排污許可三項行政許可協同管理的新路徑,既保護好了一江清水,又滿足了企業生產需求,還為未來發展騰出了空間。
以水定岸,必須協同
長江大保護是我國當前守護水環境安全的重要工作,入河排污口作為打通岸上和水里的關鍵環節,是保護長江、維護長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
入河排污管控一直是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記者了解到,我國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排污許可都規定了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但不完全統一,產生管控“模糊地帶”,影響許可事項嚴謹性,也使執法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犯了難。
位于江西北部的九江市,有著“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之稱,北臨長江、南倚廬山,全攬152公里長江岸線,是長江大保護的關鍵區域,也是國家首批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城市。隨著九江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逐步深化細化,三項行政許可依據不一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以長江湖口~彭澤保留區(右岸)為例,該江段的納污容量為化學需氧量1552噸/年,氨氮128噸/年,生態環境部門批準的排污量為化學需氧量2447噸/年,氨氮166噸/年。
摸清底數,啟動協同
摸清入河排污底數是開展協同的第一步。九江市生態環境部門通過摸排、走訪、調查,厘清長江湖口~彭澤保留區(右岸)共有7個入河排污口,包括2個園區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和5個重點企業入河排污口,掌握這7個入河排污口實際排污情況,長江湖口~彭澤保留區(右岸)的納污情況就明晰了。
在摸清入河排污底數的基礎上,九江市委托第三方對允許排污量開展了深入調查和論證。與以往通過排放標準折算排污總量的做法不同,此次調查論證通過核實2個園區污水處理廠和5家重點企業近三年的實際生產產能、實際排放水量、實際排放濃度,核算排污總量;對未達產企業,結合現有產能的實際排污總量推算達產后的排污總量。
三方協商,實現協同
根據論證結果,2家園區污水處理廠排污指標重新分配后仍有余量,且未來接管企業排放濃度難以預測,暫不調整;5家重點企業,依據核定(預測)排污總量,參考入河排污口審批數據、環評審批數據和排污許可數據,提出既能滿足企業滿負荷生產,又能保證排污指標重新分配后不突破江段納污能力的建議值。
考慮5家重點企業排污狀況存在差異,其排污總量不能“一刀切”,還需“一企一策”。為保證工作落地,九江市、縣政府,以及市生態環境部門出面,根據各企業排污具體情況,采取三方協商方式,共同商討確定排污指標。
例如,神華九江電廠排放的是循環冷卻水,這種水通常為中性或弱堿性,污染物濃度不高,適合回用。湖口縣政府及生態環境部門就為其找到并談好了對水質要求不高的“下家”,實現了尾水回用,并同步完成了企業排污許可證變更。另一家環評審批量、排污許可量與實際排放量相當,由于歷史原因,入河排污口審批量小,在要求企業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治污水平的基礎上,相關部門第一時間響應,為其重新辦理了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手續。
“最大的難題是其余3家需要減少排放量的企業。”九江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剛開始,企業對此抵觸情緒大,我們一方面安撫企業,向其客觀分析大家都不讓步的后果,并介紹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共贏的需要;另一方面擺出數據,讓其充分了解到,即使企業滿負荷生產也不會超量,且還有預留空間。這兩個舉措成功讓企業打消了顧慮,贏得了企業的認可。”
據介紹,江西五星紙業有限公司是位于九江市湖口縣的一家大型民營造紙廠,原有年設計生產能力103萬噸的特種紙項目,因納污容量限制,一直沒達產,企業效益不高。為保障企業正常運營,在協商中,地方政府、生態環境部門為其騰出了排污量;紙廠也主動作為,通過實施“中水回用”等減排措施,進一步削減排污量,實現了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融合共贏。經過多輪三方協商,5家重點企業的允許排污量均得以確定,并完成排污許可證變更,載明許可排放量。
“調整后,長江湖口~彭澤保留區(右岸)批準的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污量分別減少了949.25噸/年、46.67噸/年,騰出環境容量化學需氧量84.25噸/年,氨氮8.67噸/年。既不突破整個江段納污容量,保護好了一江清水,又合理協商分配各企業排放總量,滿足了企業生產需求,還為未來發展騰出了空間,實現了保護與發展的共贏。”有關工作人員表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