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廢頭部企業三季報的數據背后
【谷騰環保網訊】東江環保近日發布的2023年三季度業績公告顯示,前三季度,其營收約29.8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3.57億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32元。第三季度,東江環保實現營收9.8億元,同比增長20.2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5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虧損1.66億元;基本每股虧損0.14元。
從資產方面看,公司報告期內,期末資產總計為122.32億元,應收賬款為10.79億元;現金流量方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74億元。
東江環保是我國危廢處置領域的頭部企業之一,目前具備44類危廢經營資質,公司年危廢處置能力超280萬噸。其經營情況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危廢市場面臨的困境。行業發展亟須提檔升級,尋找新的突破口。
整體利用處置能力過剩,且存在低價競爭等現象
東江環保認為,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增加主要由于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公司無害化業務處置價格下降,資源化業務收運折率上升影響,毛利率同比降低,導致公司凈利潤下滑。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變動幅度較大主要是因為報告期內經營業績下滑導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減少。
東江環保的案例反映出目前我國危廢行業整體處置利用產能供大于求。此外,低價競爭、處置能力與需求“錯配”等現象也值得關注。
近年來,受危廢行業競爭等多重因素影響,上游客戶危廢產出量大幅減少,部分區域危廢處置能力過剩,導致資源化危廢收運成本持續提高,無害化處置價格大幅下降。
有專家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危廢市場呈現出‘內卷’狀態。國內核準危廢處理能力已超出市場委托處理需求。同質化低水平競爭問題較為突出,大量企業提供的服務相似,技術壁壘低,難以區分好壞,易引發價格戰,進一步導致危廢市場量價齊跌,甚至成本倒掛。”
加大技術創新,破解危廢資源化利用的“卡脖子”問題
近日,為推動危廢市場健康發展,多地積極采取措施。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不久前發布了危廢利用處置能力建設投資引導性公告,建議社會資本投資危廢利用處置設施建設時,應充分做好項目可行性論證和市場調研,防范投資風險,避免產能閑置。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全區危廢利用、處置總能力已高于危廢產生總量。據悉,2022年,全區危廢產生量為542.81萬噸,但截至公告發布日,全區具有危廢經營許可資質的危廢利用處置企業為74家,利用處置能力達1235.33萬噸/年。
與此同時,全區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精(蒸)餾殘渣、有色金屬冶煉廢物、廢鉛蓄電池等總利用能力有較大富余,且存在低水平和同質化競爭現象。而廢化工催化劑、廢脫硝催化劑、工業廢鹽等少數類別危險廢物的資源化利用能力還有一定缺口。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建議社會資本投資重點關注廢化工催化劑、廢脫硝催化劑、廢鹽等資源化利用項目,鼓勵危廢綜合利用處置先進技術的研發、應用、示范和推廣,鼓勵大中型產廢單位和工業園區配套建設危廢自行處理設施項目,鼓勵現有危廢利用處置項目提標升級改造。
近日,這方面傳來好消息,取得技術突破。
據了解,內蒙古自治區重點項目國能龍源內蒙古環保有限公司近日在烏海市正式竣工投產,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失活催化劑資源化利用項目重大成果示范落地。
據悉,國能龍源內蒙古環保有限公司建成我國首臺套失活脫硝催化劑綜合利用項目。這一項目年處理兩萬噸失活脫硝催化劑,突破了失活催化劑高品質再生等關鍵技術,打破了“卡脖子”技術壁壘,將危廢轉變為可循環利用的資源,且實現了生產核心技術及關鍵設備國產化。
建設危廢區域處置中心,實現專業化和規模化
全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的相關人員告訴記者:“為保障危廢處置行業的健康發展,建議地方政府以區域(非行政區劃)為單位設立收運中心,對危廢進行收集、源頭分類和初步預處理,降低廢物的危險特性,然后再集中運輸至有資質的危廢處置廠進行處置。通過建立跨區域的、規范化、規模化的收運中心,可以有效降低危廢尤其是高危險廢物的運輸風險,優化運輸效率、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以及處置決策最優化。這將進一步提高危險廢物收運的安全性,提升危廢管理水平。目前,國內還沒有相關的收運中心政策。因此,建議制定相關法規政策,并通過規范化的資質管理、全流程信息化管理、設備設施和專業人員的要求來實現收運平臺的落地。”
在危廢集中化收運處理方面,地方也有了進一步的推動措施。
近日,浙江省發布了危廢集中處置設施規劃征求意見稿。浙江同樣存在危廢焚燒填埋處置能力過剩的問題。因危廢焚燒處置設施建設迅猛發展、水泥窯協同處置介入以及外省處置價格優勢帶來的跨省轉移等,導致浙江省內焚燒設施運行負荷仍有提升空間。此外,部分原填埋處置的大宗危廢如工業廢鹽、飛灰等正逐步轉為綜合利用,導致全省危廢填埋量受到嚴格控制。
盡管浙江省危廢處置能力實現設區市域產處平衡,但在量增長的同時,質卻未有效提升,部分企業焚燒設施運行10年以上,生產線設備老化、工藝落后且處置規模小,有1/4的焚燒設施處理能力小于50噸/天,因企業管理不善存在環境風險隱患。
基于現實情況,浙江省提出,通過建設危廢區域處置中心等措施推動危廢處置提檔升級。鼓勵技術水平高、專業能力強、競爭力雄厚的企業通過資源整合、委托運營、股權出讓、技術合作等方式,對現有危廢集中處置單位整合提升,促進危廢處置專業化和規模化。到2030年底,全省建設一個以上國家危險廢物區域處置中心和若干個省級處置中心,培育10家左右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危險廢物處置單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