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為何首次集中通報建筑垃圾問題?
【谷騰環保網訊】近年來,隨著新型城鎮化不斷推進,不少城市的面貌日新月異。但與此同時,建筑垃圾也隨之增加,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
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今天通報的7個典型案例,均涉及建筑垃圾問題,這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首次集中通報此類問題。
建筑垃圾給發展埋下隱患
根據典型案例通報的情況,監管不力、處置能力建設滯后、違法違規處置頻發等問題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有的地方處置能力建設嚴重滯后。浙江省杭州市按照規劃本該早就建好的141處本地消納設施截至目前僅建成20余處;江西省萍鄉市一直沒有制定建筑垃圾綜合利用規劃,既無消納填埋場所也無綜合利用企業。
有的地方監管缺位,違法處置頻發。例如由于長期監管不力,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州市違規傾倒問題多發,城鄉結合部問題尤為突出。重慶市41個區縣(含開發區)中,有36個未制定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工作長期無規可依。
有的地方因建筑垃圾導致生態破壞問題凸顯。在云南,某公司承建的鐵路項目將農用地塊作為棄渣堆放場,侵占金沙江岸線,造成原有植被損毀,岸線基本喪失生態功能。湖北省神農架林區大九湖鎮將約4萬噸建筑垃圾傾倒在坪阡水庫管理范圍內,侵占生態保育區約24畝。
有的地方因建筑垃圾被多次點名。通報指出,湖北省武漢市部分區域建筑垃圾隨意傾倒現象多發。值得注意的是,武漢“建筑垃圾無序堆放”的問題在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中就曾被督察組指出。
建筑垃圾猶如城市建設過程中伴生的“瘡”,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理,將會給未來的發展埋下隱患,嚴重的甚至會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典型案例通報的是一時一地,但類似的情況應當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視。
跨區域傾倒建筑垃圾問題成因復雜
此次典型案例中有一個情況值得注意,那就是跨區域傾倒建筑垃圾。近年來,上海市建筑垃圾產生量大,工程渣土和泥漿的產生量常年保持在1億噸以上,但是,上海市有關部門和一些地方消納場所規劃布局不夠,處理能力不足。二者沖突下,建筑垃圾跨區域違法違規處置問題頻發。
這就導致上海周邊城市查處的非法傾倒建筑垃圾問題,有很大一部分源于上海。如2021年以來,江蘇省蘇州市查處的274起跨區域非法傾倒建筑垃圾案件中,有243起涉及上海。
此外,浙江省杭州市地鐵五號線二期工程老余杭站項目通過無運輸資質的公司,多次將渣土跨區域非法傾倒至安徽省宣城市。同時,由于杭州市城建、交通等部門對工地建筑垃圾疏于管理,日常監督檢查不到位,大量無準運資質的“黑車”隨意進出施工工地,長期違規拉運建筑垃圾。督察發現,杭州市余杭區富力中心、浙江省人才大廈2個項目將1.1萬噸建筑垃圾交由無準運證的車輛運輸,并非法傾倒至杭州市臨安區太陽村附近,侵占農田約21畝。
“大部分建筑垃圾只能填埋到地勢低洼的地方,或是到有其他回填需求的地方處理,但很多城市并沒有充足的消納空間。本地沒場地,就只好到外地找。”一家市政公司的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跨區域傾倒建筑垃圾問題,背后的動機和成因很復雜。既有違法成本較低的利益驅動,也有監管缺位制度缺失的影響,還有城市建筑垃圾產生量與消納能力的不對等的矛盾。
解決這一問題,有的地方從完善執法機制入手,如京津冀建立建筑垃圾違法違規處理和跨省偷運亂倒整治工作聯動機制,聯合治理偷運亂倒、違法處置建筑垃圾等非法行為。
有的地方從完善法律法規入手,如廣東省出臺了《廣東省建筑垃圾管理條例》,為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提供足夠的法治支撐。
相關實踐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可以為一些城市和地區提供經驗和借鑒。
建筑垃圾治理應疏堵結合
事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對建筑垃圾的污染防治作出了相應規定。工程施工單位未編制建筑垃圾處理方案報備案,或者未及時清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的;工程施工單位擅自傾倒、拋撒或者堆放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或者未按照規定對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利用或者處置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沒收違法所得。
此外,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對建筑垃圾的處置作出了部署和規劃。
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在建筑垃圾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加強建筑垃圾分類處理和回收利用,規范建筑垃圾堆存、中轉和資源化利用場所建設和運營,推動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應用。鼓勵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在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的應用,以及將建筑垃圾用于土方平衡、林業用土、環境治理、燒結制品及回填等,不斷提高利用質量、擴大資源化利用規模。
2024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提出,要修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完善建筑垃圾管理體系。
“加強建筑垃圾治理工作,要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抓緊解決建筑垃圾消納處置能力的突出短板,堅決遏制非法傾倒行為。”有業內人士指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