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污水難治的“病根”到底在哪?
【谷騰環保網訊】滇池畔,海鷗起,春和景明,四季繁花。地處我國西南邊陲的云南省,是許多人向往的地方。
“昆明、麗江、普洱等城市大量生活污水長期直排,城區黑臭水體整治不力,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2024年5月,中央第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督察云南省,云南多個旅游城市污水治理不力問題被曝光。
污水治理六年懸而未決
螳螂川,是滇池水流出的唯一出口。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從2021年以來,螳螂川—富民大橋國控斷面水質長期處于Ⅴ類甚至劣Ⅴ類,周邊居民投訴頻繁。
督察組于5月9日現場督察發現,昆明市主城區產生的大量生活污水,每天有高達13萬噸被抽排至位于西山腳下的西園隧洞,直排沙河后匯入螳螂川,這是螳螂川水質變差的重要原因。
水質監測結果顯示,西園隧洞出口污水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濃度分別為73毫克/升、14毫克/升、1.2毫克/升,分別超地表水Ⅲ類標準2.7倍、13倍、5倍。
“3年時間都是Ⅴ類甚至劣Ⅴ類,難道都沒人發現和管理嗎?”記者不禁追問,督察組經過調查發現,原來,西園隧洞污水直排問題甚至可以追溯到2018年。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2018年以來,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等部門先后十余次向昆明市委、市政府報告相關問題。但昆明市一直未引起足夠重視,也未推動徹底解決。2023年8月,云南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再次指出該問題后,昆明市仍未引起足夠重視。直至此次督察組進駐期間,昆明市才將部分污水回抽至污水處理廠處理。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麗江。根據督察組通報,麗江市城區有3座污水處理廠,已經全部超負荷運行。
5月14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麗江市每天有超過2萬噸生活污水直排金沙江一級支流漾弓江,雨天排放量則更大。記者查閱督察組現場監測的排水口數據結果發現,該排水口化學需氧量、總磷濃度分別為115毫克/升、4毫克/升,分別超地表水Ⅲ類標準4.8倍、19倍。該排水口下游的龍興村國控斷面水質長期為Ⅳ類。
城市黑臭水體問題突出
海河是昆明東片區和東南片區主要防洪河道,起于東白沙河水庫,經虹橋立交、彩云北路,在王家村與老海河交匯后流入滇池,沿岸小區多、市場多。
記者在海河與老海河的交匯處發現,老海河有700余米河段存積有大量生活污水,水體明顯發黑,散發臭味。
5月15日,督察組在老海河現場督察發現,老海河兩岸污水收集管網不完善,污水處理廠長期超負荷運行,通過對老海河水質進行監測,結果顯示氨氮濃度高達43.6毫克/升,超地表水Ⅲ類標準42.6倍,為重度黑臭水體。
督察組還發現,昆明市官渡區新螺螄灣排洪溝尾端同樣積存大量生活污水,氨氮濃度為10.8毫克/升,超地表水Ⅲ類標準9.8倍,屬于輕度黑臭水體。
2022年,國家有關部門印發《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地級及以上城市政府要排查新增黑臭水體及返黑返臭水體。然而,昆明市未將老海河作為單獨黑臭水體上報,也未納入黑臭水體清單治理。
此外,2023年國家有關部門檢查時,福保大溝、照青路附近溝渠、東大溝等溝渠均為黑臭水體,昆明市也未進行公示和治理。
污水處理廠建設再三延宕
污水處理廠是城市重要的公用基礎設施。根據云南省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案要求,2022年年底,普洱市需要完成第三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工作。
但直到2023年,該污水處理廠仍未完成。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也指出該污水處理廠建設滯后,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思茅河。
5月18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該污水處理廠依舊未建成,思茅河水質長期為Ⅳ類甚至Ⅴ類。
通過調閱資料督察組還發現,普洱市擅自降低標準,僅要求2022年底完成該污水處理廠的土建工程。
督察組還發現,昆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管理長期不到位,雨污混流、管網破損滲漏等問題普遍存在,嚴重影響現有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能。主城區現有22座污水處理廠,有7座常年超負荷運行,4座年均負荷率不足50%,11座年均進水生化需氧量濃度小于100毫克/升,西山區海口水質凈化廠進水生化需氧量濃度甚至低于40毫克/升。
“云南省多個地方對長期存在的污水直排、黑臭水體問題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推動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不力。” 督察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地方落實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責任不到位是關鍵原因。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