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谷騰環保網訊】今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要求建立健全畜禽糞污收集處理利用體系。部分畜牧大省在配套實施意見中提出,要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
筆者調研發現,一些地區的整縣推進還存在一些難點和瓶頸。例如,在收集和貯存方面,存在全量收集費用高、轉運過程易擾民、途中有交叉感染風險、集中處理中心用地面積需求大等問題;在價值轉化方面,存在投資和運營成本較高、綜合市場潛力不大、單一有機肥盈利機制較難建立、可持續運營難以保障等問題。
各地在整縣推進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縣域實際,運用系統思維,把設置目標、攻堅重點、優化過程和未來影響等因素作為整體進行研究,在確定主體、設計工藝、構建鏈條、規劃模式、搭建平臺和強化監管等方面同時發力,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抓出實效和特色。
在確定實施主體方面,建議由縣級城投公司參股引進擁有農牧業廢棄物生物高效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配套技術的企業,組建實施主體,流轉配置相應規模的耕地。通過招投標等方式組織社會中具備能力的企業,以縣域為單位,統一開展固、液態畜禽糞污收集作業,約定科學、規范的業務內容和質量標準,合理控制價格,將養殖戶、市場和政府統一納入收集工作中。
在工藝設計方面,引導實現技術本土化。干糞結合秸稈等輔料就地堆漚發酵,轉化為可還田的有機肥;廢水經過厭氧發酵后進入沼液暫存池,沼氣能源化利用。在田間建立沼液消納基地,由實施主體購置沼液運輸車進行沼液轉運;糞肥以就近原則,以實施主體流轉經營的耕地消納為主,剩余量由實施主體兜底回收,深加工成商品有機肥、土壤改良劑或育苗育秧土后統籌銷售。注重源頭治理,引入微生物菌劑處理技術,降低有機肥等產品抗生素含量、鈍化重金屬元素,防止因施用有機肥、土壤調理劑等對土地產生二次污染的現象發生。
在產業鏈設計方面,構建“耕地保護—生態化種植—生態化養殖—綠色有機農牧產品生產—訂單式銷售—廢棄物還田和高值化利用”的閉環生態農業產業鏈。循環且運行成熟的產業鏈能夠實現農牧產品高附加值銷售、農牧業廢棄物高值化資源化利用,同時帶動生物農藥獸藥等投入品銷售,通過多個盈利點形成較強綜合盈利能力,以應對單項業務盈利能力較差的現實。
在規劃運營模式方面,創建“1+1+N+2n”模式。以縣為單位,組建1個實施主體,設立1個運營中心,負責經營、管理、技術和統籌工作。根據縣域養殖、種植分布情況劃分為N個區域,建立N個中轉服務站,負責指導區域內n個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和n個種植戶科學施肥。
在平臺搭建方面,構建“工程建設+專業運營+技術服務”平臺。由實施主體負責工程建設及項目后續運營工作,包括秸稈收儲、預處理并配送至各養殖場作為發酵輔料,回收養殖場經過發酵處理后的糞肥半成品,銷售經營有機肥料成品,協助養殖場對經過處理后沼液進行轉運和消納,為養殖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生物農業和獸藥等投入品供給等。與農產品電商平臺、農產品物流企業合作,為種植戶提供有機肥施用、農產品收購、加工、冷藏保鮮和線上銷售、線下配送等服務。
在強化監管機制方面,縣級政府應強化黑土耕地長期監測、農牧業廢棄物處理監督監管機制。定期組織肥料質量監督抽查。對于非商品化、直接堆漚還田的有機肥施用要予以技術指導,根據氣候條件等制定不同的施用技術指導方案,保證堆漚發酵時間,嚴禁生糞進田。在注重有機肥質量監管的同時,還應對耕地質量、生態環境和農產品安全進行長期監測,確保耕地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重點加強長期播施鮮糞土地的重金屬等指標監測,防止超承載力還田造成土壤重金屬超標以及地下水體污染。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環境科學研究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