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查閱環評報告到查閱排污許可證
【谷騰環保網訊】曾經,我們下企業監管或幫扶,查閱的資料是環評報告和驗收報告,而今查閱的是排污許可證及其執行報告。這個變化說明,排污許可制度已然成為了固定污染源的環境監管核心。
排污許可制度是生態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排污單位的申請和承諾,以發放排污許可證法律文書形式,依法依規規范和限制排污單位排污行為并明確環境管理要求,依據排污許可證對排污單位實施監管執法的環境管理制度。有個簡單的解釋,來自于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生態環境部“特邀觀察員”陳呂軍的比喻,就是“管住鼻孔、尿道和肛門”。如果把排污單位比作是人,則管住鼻孔等于防治廢氣、管住尿道等于防治污水,管住肛門等于防治固體廢物。“管住”,就是持證排污,按證排污,無證不得排污;就是按照“身高體重”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實行分類管理(重點管理、簡化管理和登記管理);就是以人的存在為基礎,人到哪里,就應當遵守哪里的規矩。排污單位需向其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且排污單位有兩個以上生產經營場所的,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場所分別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
當前,排污許可的管理與技術體系已基本健全,《排污許可管理條例》和《排污許可管理辦法》明確了排污許可申請、核發、登記的程序及監管要求,強化了企業主體責任,規定了相關法律責任。 面對“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的新形勢,應深入貫徹落實《排污許可管理條例》《排污許可管理辦法》《“十四五”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工作實施方案》和有關技術規范,推進環評、環境統計、自行監測、執法監管與排污許可制銜接和聯動,形成公平規范的執法守法秩序。同時,應不斷改革創新,完善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制度和“一證式”管理體系,減輕企業負擔,有效幫助排污單位落實治污主體責任,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作者單位:北京中環智云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