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制度落實,創新科技支撐,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谷騰環保網訊】由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辦的“2024年中國環境戰略與政策學術年會”日前在北京召開。本次年會以“聚焦建設美麗中國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為主題設一個主會場,圍繞生態文明基礎體制、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主題設置4個平行分會場。來自相關部委、科研院所、地方政府、新聞媒體等代表共150余人參加了會議,并圍繞論壇主旨開展理論和實踐研討交流,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碳達峰碳中和是反映和體現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牛鼻子”、試金石,健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制度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與會專家認為,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健全相關制度過程中要統籌把握好碳達峰和碳中和關系,不斷完善政策體系,抓好制度落實,創新科技支撐,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能源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主戰場,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必由之路,大力發展新能源是必然選擇。有的專家指出,能源轉型涉及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一方面,要著力構建凈零碳經濟政策體系和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范式。其中,規劃和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實現碳中和的基礎,有些地方不斷健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機制,積極推動煤炭全鏈條清潔高效利用向縱深發展,實現了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另一方面,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則是能源轉型成功的關鍵,要不斷完善新能源消納和調控政策措施,加快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提升電力市場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適應性。
新能源體系建設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新要求。有的專家建議,應加快推動原創核心技術發展,特別是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微電網、局域網、生物纖維、零碳綜合集成等技術,積極尋求零碳微單元能源綜合解決方案。
減緩與適應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兩大對策,應堅持減緩與適應并重基本原則,健全相關制度。有的專家指出,適應氣候變化涉及自然和社會系統的方方面面,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應加快完善適應氣候變化工作體系。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創新工作路徑,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在健全碳市場交易制度、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制度方面,應進一步提高政策確定性和市場透明性,明確配額總量、分配方法、有效期規則、存儲規則,市場調節方式、發展路線等。在推進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構建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和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方面,我國在推進核算標準研制、數據庫建設、國際交流銜接等領域取得積極進展,下一步應在夯實基礎、先行先試、宣傳解讀等方面下功夫。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