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市聯合開展海洋監測共建幫扶
【谷騰環保網訊】為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進黨建業務互融互促,強化省、市業務工作上下聯動,著力提升海洋監測能力,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省監測中心)日前聯合省東營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東營監測中心),共同開展夏季航次海洋監測共建幫扶活動。
本次夏季海洋監測工作要素多,任務重,難度大。除以往航次開展的海水水質、沉積物監測項目外,首次增加了海洋底棲生物監測項目,加之盛夏時節,東營地區高溫天氣不斷,近岸海域烈日炎炎,對出海監測人員來說,既是挑戰,更是“烤”驗。
面對新任務、新要求,山東省監測中心第一時間派精兵強將組成業務幫扶組,與監測人員一同登船深入一線,指導幫助東營監測中心開展海洋監測工作。東營監測中心緊緊抓住這次學習機會,各業務室聯動配合,統籌調配采樣人員、設備,協調車輛、船只,密切關注天氣海況,科學規劃采樣航線,全力做好出海準備工作。
在前期海洋監測過程中,監測人員發現東營近岸海域大型底棲生物監測點位的底泥硬度大,標準的彼得遜采泥器無法采集到底泥樣品。
帶著這個棘手的難題,這次出海期間,山東省監測中心幫扶組專家帶領監測人員在監測點位上,依照采樣技術規范要求,結合東營近岸海域底泥的特性和長期積累的監測經驗,分別選用平底錨、洛陽鏟、600kg懸掛抓斗、聯動采泥抓斗、杠桿采泥抓斗和振動式采泥器6種大型底棲生物采樣設備試驗采樣效果。經過試驗發現,平底錨和洛陽鏟采樣量小,杠桿采泥抓斗無法采集到樣品,振動式采泥器只能采集柱狀樣品。在這種情況下,專家進一步查找原因,不斷觀察現場采集的少量底泥的情況,經過分析研判和反復試驗,最終選用600kg懸掛抓斗和聯動采泥抓斗,成功采集到了底棲生物樣品。
當獲取第一斗底棲生物樣品時,大家在船上鼓掌歡呼,黨旗在碧波之上飄揚。在山東省監測中心的指導幫助下,東營監測中心在首次開展底棲生物監測領域實現了新的突破,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共建凝心聚力,幫扶紓困解難。此次省市聯建幫扶活動充分展現了省市生態環保鐵軍先鋒的風采,發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鐵軍精神。通過共建幫扶既加強了省、市黨建工作交流,又增強了省、市攜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構建信息共享、優勢互補、聯動共建黨建業務融合新格局的一次生動實踐。
東營監測中心將以黨建為引領、以共建為抓手,創新共建互融互促發展模式,加強與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的交流合作,不斷提升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實現以黨建促業務,以共建促發展,為全省美麗海灣建設貢獻東營監測力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