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批生產礦山生態修復典型案例發布
【谷騰環保網訊】在日前舉行的2024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自然資源部發布全國首批生產礦山生態修復典型案例。15個典型案例涉及煤礦、建材礦、金屬礦等礦種,以及地下開采、露天開采、聯合開采等各類開采方式,覆蓋西北生態脆弱區、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青藏高原等不同區域,將為全國生產礦山進一步推進生態修復工作提供借鑒。
據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礦山生態修復是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重要工作內容,是建設綠色礦山的題中之意,在推動礦業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次公布的案例是礦山企業積極探索、深入開展生態修復實踐的縮影。
據介紹,本次發布的全國首批生產礦山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包括山西平朔煤礦、內蒙古黑岱溝露天煤礦、遼寧大孤山鐵礦、浙江金山石礦、安徽淮南煤礦、福建西朝鉬礦、江西永平銅礦、山東邱集煤礦、湖南寶山鉛鋅銀礦、重慶銅鑼山礦區、貴州錦豐(爛泥溝)金礦、云南昆明磷礦、陜西曹家灘煤礦、甘肅郭家溝鉛鋅礦、青海德爾尼銅礦。
案例展示了生產礦山在推進礦區生態修復工作中保護優先、源頭防控,統籌規劃、科學實施,科技引領、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先進做法,以及在改善礦區生態系統功能和人居環境、促進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產業導入與轉型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展現了礦山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生態修復法定義務的典范。
近年來,我國礦山修復治理力度持續加大。從2020年起,支持地方實施歷史遺留礦山修復示范工程49個;“十三五”以來,我國已累計完成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面積480多萬畝。
為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展現礦區生態修復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助力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和礦業高質量發展,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面向全國征集生產礦山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并從征集到的65個案例中遴選出15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匯編成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