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近岸海域水質自動監測網絡初具規模
【谷騰環保網訊】初春時節,杭州灣海天一色,魚鷗翔集。海面上,漂浮的黃色浮標如同“哨兵”,24小時不間斷地監測著海水生態環境。黃色浮標是浙江省海洋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近日最新布放的海水水質生態監測浮標。至此,浙江省海域內的三門灣、樂清灣、杭州灣3個重點海灣的生態監測浮標已全部投放完成。
“這標志著杭州灣海域生態修復提升行動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更是實現全省‘美麗海灣’海水水質自動監測全覆蓋的先行之舉。”浙江省海洋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王文娟介紹。
本次投放的3套生態監測浮標是浙江省首批營養鹽監測指標質控核查全覆蓋的新一代生態監測浮標,可實現分析廢液的自動收集,解決了可能對海水產生的二次污染問題。
浮標站配置了氣象、水文、營養鹽等4個常規參數監測設備,可實時開展氣溫、風速、降雨量等6項氣象要素,流速、流向、波高、波向4項水文要素,溫度、鹽度、溶解氧、氨氮、硝酸鹽、亞硝酸鹽和磷酸鹽等10項水質參數監測。監測數據利用4G網路和北斗衛星雙通道傳輸模式,最大程度保證了數據的實時高效、安全傳輸,從而實現對海水水質主要污染物濃度及長期變化趨勢的動態精準監控。
當前,傳統的海洋監測手工采樣因各種條件限制,導致采樣頻次低,獲取的數據量較少,已無法滿足近岸海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態勢。為推動海水水質監測從傳統手工模式向自動智能、科學精細、集成聯動模式轉變,浙江省已在杭州灣外部海域、溫州洞頭海域建成兩套海水水質生態監測浮標,加上最新投放的3套,全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質自動監測網絡已初具規模。
“通過構建自動監測—模擬預測—數據同化—業務應用的完整鏈條,浙江省將海洋監測業務拓展至預警預報與風險評估領域,大幅提升海洋生態環境智慧監管水平,為重點海域生態風險防控與修復提升、美麗海灣建設、海水水質預警預報等工作,提供堅實有力的高質量技術支撐。”王文娟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