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啟動大氣重污染綜合成因與深度治理技術研究項目
【谷騰環保網訊】7月17日,“烏—昌—石”區域大氣重污染綜合成因與深度治理技術研究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召開,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院士、專家,共同探討“烏—昌—石”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現狀和短板,交流區域大氣重污染綜合成因和深度治理技術研究,為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烏—昌—石”區域是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氣環境整治的重中之重,重化工、鋼鐵、冶金、多晶硅等重要產業聚集,氣象條件季節差異大,秋冬季PM2.5污染問題突出。近年來,自治區多措并舉,大力推進“烏—昌—石”區域大氣環境整治,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但2024年冬季以來重污染天氣多發頻發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的基礎還不穩固,治理工作已進入“深水區”。
為進一步推進新疆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落實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烏—昌—石”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安排部署,推進自治區重大科技專項“烏—昌—石”區域大氣重污染綜合成因與深度治理技術研究項目的順利實施,今年年初以來,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對該項課題開展了調研;自治區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邀請院士專家、科研團隊把脈問診,開展方案論證,共同推動項目順利實施。相關技術成果將對自治區以及“烏—昌—石”區域的日常環境管理和調控提供技術支持,使秋冬季重污染基本消除,季節性和全年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據了解,項目主要研究區域大氣環境監測網絡構建與污染成因溯源、區域大氣污染源排放動態表征與綜合評估、大氣環境重點污染源執法監管體系構建、重點園區和行業大氣污染物治理技術應用與示范、區域空氣質量改善路徑等內容。將通過構建“烏—昌—石”區域“天—空—地”立體化大氣污染物觀測網絡、污染源動態管控清單等舉措,圍繞區域重污染過程溯源、污染源排放動態管控、重點行業治理技術應用示范等方面開展研究,旨在解決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及措施落地的應用難題。
“通過構建精準化、動態化的大氣污染管理體系,該項目將對區域污染源進行更加全面、細致的管控。”自治區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高健說,希望通過系統化、集成化的研究,對自治區及“烏—昌—石”區域大氣污染治理的日常管理和調控提供一手的技術支持,讓秋冬季重污染基本消除,也讓季節性和全年的空氣質量能夠持續改善。
論證會上,專家組一致通過項目實施方案論證,并提出項目基于“烏—昌—石”區域“天—空—地”立體化大氣環境監測網絡,厘清PM2.5重污染成因與來源,構建重點污染源監管指標體系,建立動態更新的污染源全過程管控清單;構建多污染物深度治理技術應用與示范體系,為區域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提供技術支持;針對目前區域大氣污染治理的短板,提出適合區域不同階段的改善目標和實施方案。
“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必須對影響空氣質量的主要原因做綜合分析,對污染源做綜合治理。”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郝吉明說,項目針對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等進行研究梳理,從科學、技術和管理三個維度上來推動,對空氣質量改善的路徑、目標及措施都有整體化的考慮。相信項目經過3年到4年的研究,可以為“烏—昌—石”區域空氣質量改善提供較好的方案,為當地政府大氣治理提供科學評估和建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