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管,擰緊污水入河“閥門”
【谷騰環保網訊】8月14日,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板橋廣場綠蔭濃郁,不少市民正在悠閑納涼。緊鄰廣場的小清河,水清岸闊,波光粼粼。
記者看到,在小清河岸邊豎立著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一廠入河排污口標識牌,上面顯示著排污口類型、位置、編碼、執行排放標準及責任主體、監督電話等信息。不遠處的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一廠處理后的尾水,每天有約40萬立方米從這里排入小清河,成為小清河重要的補給水源。
據了解,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一廠入河排污口設置于1995年,當時管理規范、標準還不健全。為規范入河排污口,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對照《入河排污口命名與編碼規則》,按“行政區信息+單位名稱+入河排污口類型”重新進行命名,并按照“水系代碼+行政區劃代碼+順序代碼+入河排污口類型代碼+擴展代碼”重新編碼。
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一廠入河排污口的進一步規范,正是一段時間以來山東省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一個縮影。
山東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專員張可告訴記者:“近年來,山東省切實抓牢抓好入河排污口這個‘牛鼻子’,通過組織臺賬比武,開展提升攻堅,創新監管機制,持續強化全省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擰緊污水入河‘閥門’,努力改善河湖水質。山東省將持續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提升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質效,指導各市著力解決河湖沿線和群眾身邊因污水溢流導致的小微水體污染問題,有效管控入河污染排放,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組織臺賬比武,夯實監管基礎
在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會議室,記者看到一臺臺電腦前,來自歷城、商河、章丘、萊蕪等分局的工作人員,在市生態環境局水處、市環境研究院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正對入河排污口填報信息進行修改完善。
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水處處長孫寧寧告訴記者:“為提升入河排污口臺賬填報質量,濟南市組織分局集中培訓、統一填報,并召開入河排污口信息平臺現場修改會,對照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編發的系統填報審核4個階段28條要點,逐條信息對照修改完善,進一步夯實監督管理工作基礎。”
入河排污口系統填報臺賬,是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的工作基礎。為指導各市進一步提升入河排污口系統臺賬填報質量,7月31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舉辦了全省入河排污口系統臺賬填報質量提升大比武活動(第一輪),主要包括業務培訓、理論測試、臺賬評比三個階段,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部門負責入河排污口管理的人員共260余人參加了業務培訓。
在業務培訓階段,山東省邀請技術專家就入河排污口系統平臺填報要求、審核要點、現場核查要點等內容進行了講解;理論測試階段,以省級編撰的《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文件匯編》為基礎,組織技術專家科學設置了測試題庫,參賽人員使用“線上小程序”限時60分鐘答題,幫助基層同志全面掌握了現行入河排污口政策管理和技術文件要求;臺賬評比階段,省級根據各市入河排污口數量、類型,從系統平臺中等比例抽取一定數量的入河排污口,組織技術專家審核了臺賬填報質量。比武后,省級第一時間召開了線上反饋會,反饋全省理論測試和臺賬評比結果,分析各市臺賬填報存在的突出問題,促進精準改進、靶向提升。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南四湖辦副主任、一級調研員傅軍告訴記者:“此次大比武活動搭建了‘比學趕超’的平臺,在全省掀起了一次爭相學習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知識、全面提升系統臺賬填報質量的熱潮,通過以練促訓、以賽促優,進一步提升了基層人員的業務水平,凝聚了干事爭先的濃厚氛圍,為建立以入河排污口為管理基礎的全鏈條監督管理體系提供了保障。今后將常態化開展大比武活動,督促各市長效提升臺賬填報質量。”
開展提升攻堅,鞏固整治成效
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進入環境水體的最后關口,也是連接水里和岸上的關鍵節點。
為指導各市按時保質完成排查整治年度目標任務,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了《關于開展全省2025年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提升攻堅行動的通知》,組織各市按照“各市自查、省級核查、鞏固提升”三個階段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提升攻堅行動。
行動中,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對德州、棗莊、青島3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監督管理情況開展了省級核查,創新采取了“座談交流、重點抽查、交叉觀摩、現場教學”的工作模式。在座談會上,省、市、縣三級面對面交流入河排污口監管工作中的疑點難題;抽查審批檔案,幫助基層發現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交叉互查,現場核查3個市的同時帶領其余13個市交叉觀摩,既學習被核查市排污口整治方面的正面做法,又幫助發現存在的共性問題,通過正反面結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基層人員的業務水平。
據了解,此次省級核查,累計核查入河排污口90個,發現并推動解決入河排污口漏查漏報、整治不到位等突出問題68個,通過現場教學、以點帶面、全面提升,進一步推動了全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走深走實、提質增效。
8月4日,山東省印發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鞏固提升工作方案》,明確了下半年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監督管理的“任務單”“時間表”和“路線圖”。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水處副處長劉婷對記者說:“文件印發后,省級通過衛星遙感解譯、無人機航拍、人工巡查、信訪網絡平臺等途徑篩選了一批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方面的問題線索,同時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分管領導帶隊,組織技術力量,采取‘四不兩直’方式赴部分市開展現場核查,督導各市全面提升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質效,織密水生態環境監管網絡。”
創新工作機制,提高監管水平
為提升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水平,山東省創新規范入河排污口整治銷號程序,推動入河排污口與建設項目環評審批聯動辦理,并開展小清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與精細管控試點,有效管控入河污染排放。
針對入河排污口整治標準過低、銷號程序不統一、整治成效不穩固等突出問題,山東省環委辦印發《山東省入河排污口整治銷號工作程序》,進一步明確了全省入河排污口的整治標準,建立“縣級核查、市級銷號、省級抽查”的銷號程序,提出了常態監測、動態管理的監管要求,以“高標準”的入河排污口整治銷號程序,確保“高質量”的整治成效。
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是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的行政許可事項。為推動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聯動辦理,提高審批效率和服務水平,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了《山東省推動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聯動辦理工作方案(試行)》,提出在確保兩個行政許可事項法定獨立性的前提下,進一步優化內部工作程序,在提交接收材料、現場踏勘、評審論證等環節最大程度實現“一次性辦理”,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減輕企業負擔、提升監管效能、優化營商環境,著力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
為強化小清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與精細管控,山東省投資3025萬元,由省級牽頭組織實施了小清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與精細管控試點,主要覆蓋小清河流域5市(濟南、淄博、東營、濰坊、濱州)。試點結合流域現有水質監測監控點位布設情況,選取重要入河排污口和功能點位補充建設水質監測設備39套、水流量監測設備36套、視頻監控設備35套,對34個重要入河排污口升級建設入河排污口標識牌,規范設置監測采樣點或檢查井,同時配套建設“齊魯碧水”水環境精細化管理信息平臺。通過開展試點,進一步提升小清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水平,同時通過對入河排污口水質流量進行實時動態監管,有利于推動入河排污口與受納水體、涉水污染源的聯動管理,為推動流域精細化管理探索新路徑。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