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加強危廢環境污染防治,年底前完成各收集試點單位數字化建設
【谷騰環保網訊】近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環境污染防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源頭管控、收集轉運、利用處置、協同監管等多個維度出臺系統性舉措,全面提升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水平。記者了解到,這是重慶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守護長江經濟帶生態安全的重要實踐,將為美麗重慶建設筑牢環境安全底線。
源頭管控:從產生端切斷污染鏈條
在重慶兩江新區某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車間,記者看到了干凈整潔的工作間,幾乎聞不到各類刺激氣味,一套全新的干式切削設備正在運轉,金屬加工過程中,傳統切削油工藝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高速氣流冷卻技術。
“通過技術改造后,含油金屬屑產生量大大減少。”這家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其工廠每年可減少危險廢物處置成本近百萬元。
通過推廣綠色工藝,從生產環節減少危險廢物產生——這正是重慶推動危險廢物源頭減量案例之一。
《通知》明確將危險廢物管理納入項目全生命周期監管,通過環評審批、排污許可、數字化監管三重手段實現源頭管控,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將重點深化生活垃圾焚燒設施技術優化,加強煙氣治理科學控制,推動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源頭減量,降低產生率。
在重慶市涪陵區頁巖氣開采領域,“鉆井廢液循環利用系統”將原本屬于危險廢物的鉆井廢水經處理后重新用于鉆井作業,重慶市將237家頁巖氣開采企業和412家含油金屬屑產生企業的清單建檔,所有產廢信息均接入“巴渝治廢”數字化系統,實現實時監控。
規范貯存是源頭管控的關鍵環節。《通知》明確要求穩步推進危險廢物“五即”(即產生、即包裝、即稱重、即打碼、即入庫)規范化建設和“一碼貫通”管理,三年內逐步構建危險廢物從產生到處置的全過程跟蹤信息化管理。指導企業規范建設危險廢物貯存設施,嚴格落實相關標準規范要求,按照危險廢物類別、形態、理化性質進行分區貯存,避免不相容的危險廢物接觸、混合,加強防滲、廢氣治理等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維護,督促危險廢物貯存量超過貯存設施能力的企業實行存量“清零”。
收運處置:構建高效閉環管理體系
針對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難題,重慶在兩江新區開展的綜合收集試點取得顯著成效。專用收運車為轄區上百家小微企業提供“上門收集+電子聯單”服務。“2025年年底前,完成各類收集試點單位數字化建設,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轉移過程實時監控。”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通知》鼓勵有條件的收集試點單位為產廢單位的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轉移提供環境管理和信息化服務,為小微企業“反向”填寫危險廢物電子轉移聯單。
在轉移管理方面,重慶嚴格遵循“就近處置”原則,不鼓勵大規模、長距離轉運處置危險廢物。同時,“巴渝治廢“系統已實現危險廢物轉移聯單與貨運單的自動關聯,通過GPS定位實時追蹤運輸軌跡。
利用處置能力提升方面,《通知》還要求加強政策引導和提升管理水平。尤其要推動西南地區特殊類別危險廢物(飛灰)集中處置中心建設運行,提升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資源化利用能力。
嚴格管控:倒逼處置結構優化升級
《通知》將危險廢物填埋率納入重慶市生態報表考核,明確要求填埋處置量占比逐年下降。針對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處置難題,在重慶市榮昌區,飛灰水洗脫鹽技術已初步實現產業化應用,“飛灰”經處理可用于制作路基材料。在監管執法層面,重慶通過“大數據+鐵腳板”模式嚴厲打擊違法行為。2024年,通過“巴渝治廢”系統數據分析,精準鎖定非法傾倒線索,助力公安部門處置涉危險廢物案件。
重慶正探索危險廢物管理“一證式”改革,在渝中區開展的醫療廢物處置試點中,將經營許可要求納入排污許可證管理,企業申報材料減少60%,審批時間壓縮至7個工作日。
據了解,面對極端天氣風險,重慶建立了危險廢物環境風險應急機制。《通知》還明確了重慶將強化環境風險排查整治。結合危險廢物規范化評估工作,重點對危險廢物產生、經營單位的危廢產生、貯存、轉移、利用處置全過程進行環境風險排查。健全高溫、汛期、山洪等極端天氣、自然災害時期危險廢物環境風險防控措施,強化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準備,及時、妥善地科學處置突發環境事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