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讓水資源成為可交易的“生態資產”
【谷騰環保網訊】全國首個省級水權交易服務中心——中國水權交易所四川省交易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近日在四川天府新區揭牌,開創了依托國家水權交易平臺建設省級水權交易平臺的先例。
據悉,該中心由中國水權交易所與四川省水利發展集團合作組建,并在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德陽市中江縣、宜賓市翠屏區設立交易服務窗口,基本構建起“省級交易中心統籌、區域交易窗口支撐”的用水權交易平臺服務體系,標志著四川省水權交易邁入法治化、市場化、信息化新階段。
揭牌當天,中心就迎來“大生意”——達成4宗用水權交易,新增交易水量8945萬立方米,交易金額合計744萬元。
在當天達成的4宗交易中,有全國首宗長江干流跨省取水權交易:由四川省宜賓惠美線業有限責任公司、宜賓市翠屏區萬淼水務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水權轉讓方,將200萬立方米長江干流取水權,以4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重慶理文造紙有限公司。
這宗交易實現了水資源行政管理與市場配置的適度分離,開創了長江干流取水權跨省交易的先河,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通過市場化方式優化水資源配置,共建水權交易大市場提供了重要實踐。
“我們企業通過節水化改造,減少了水資源的使用量,而結余下來的用水指標就作為交易標的在水權交易平臺上交易,變成了真金白銀。”四川省宜賓惠美線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表示,此次交易的達成,讓節水、愛水的理念深入每個員工的心中,也堅定了企業走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道路的決心。
四川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宗交易實現水資源行政管理與市場配置的適度分離,既緩解了重慶企業的用水之急,又盤活了四川企業節約下來的水資源;既是激勵節水的一種市場化手段,也是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又一突破。
此外,甘孜州水利局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水務局達成黃河流域跨省區域水權交易,交易水量3年共計180萬立方米,總價款324萬元。廣元市劍閣縣水利局與綿陽市游仙區水利局達成全省首宗大型調水工程區域水權交易,交易水量5年共計7965萬立方米,總價款達170萬元。攀枝花市西區水利工程運行中心與攀枝花市輝源水資源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達成攀枝花市首宗農業節水向工業用水轉換的取水權交易,交易水量二年共計600萬立方米,交易總價款達210萬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部署,明確要“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管理制度體系”。推進用水權市場化交易正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從2022年8月交易第一單起,截至今年8月底,四川省已完成用水權交易1438單,交易水量超1.9億立方米,總金額4126萬元,交易的單數、水量和金額均位于長江流域前列,水資源成了可交易、可轉化為真金白銀的“生態資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