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Fenton氧化法對垃圾滲瀝液進行預處理.基于響應面法研究了Fenton氧化法對垃圾滲瀝液的處理效能,考察了初始pH值、H2O2投加量和[H2O2]/[Fe2+]摩爾比對TOC去除率的影響,并…
研究了粉煤灰合成沸石對廢水中Cr3+的去除能力,分析了接觸時間、pH、沸石投加量、Cr3+初始濃度、溫度等因素對Cr3+過程吸附的影響.
研究了高鐵酸鉀(K2FeO4)對處理活性污泥脫水性的效果,重點考察了不同pH和劑量條件下,K2FeO4調理對污泥過濾脫水特性和胞外聚合物(EPS)分布和組成的影響,以深入認識K2FeO4調理…
厭氧消化通常是垃圾滲濾液生物處理的首要環節,但處理效率不高.本研究嘗試通過添加碳酸鹽、硫酸鹽等礦物來提高垃圾滲濾液的厭氧轉化效率.研究共設置5組厭氧生物反應器,包括…
植物提取液綠色合成納米鐵是用于環境修復最有潛力的技術之一.本文利用苦丁茶提取液綠色合成納米鐵(FeNPs),考察了FeNPs去除Pb(Ⅱ)和Cd(Ⅱ)的性能,同時,比較了不同溫度對FeNP…
本研究采用磷酸二氫鉀、生石灰、氯化鉀以一定比例混合,對鉛鋅礦區污染土壤進行穩定化處理,并通過TCLP和Tessier連續提取法對穩定化效果進行分析和評價.利用X射線衍射儀(XRD)…
本研究針對二惡英削減及降低成本選用優質國產活性炭,對一典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MSWI)的“活性炭噴射+布袋除塵過濾“系統優化。在實際工況條件下,對3個活性炭投加速率(5…
通過投加H2O2來強化水力空化技術降解羅丹明B廢水(后稱“RhB“),考察了入口壓力、pH、H2O2投加量和RhB起始濃度等因素對RhB降解效果的影響。…
采用O3/H2O2高級氧化工藝深度處理印染廢水二級出水,考察了不同反應條件對O3/H2O2工藝的影響,并且對污水二級出水有機物(EfOM)的性質和去除行為進行了表征分析。
以煙煤為主要原料,采用非瀝青粘結劑,用氣體活化法制備了非瀝青粘結劑煤質顆粒活性炭(NP-GAC),采用FI-IR、BET和SEM等技術對其物化性質進行了表征,并研究了NP-GAC吸附微污染…
為了研究改性前后活性炭對水中低濃度頭孢拉定的吸附效果,探討了投加量、初始濃度、溫度、pH值和時間對吸附去除率的影響。結果表明,經Fe(NO3)3溶液改性后,活性炭對頭孢拉定…
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和傅里葉紅外光譜技術考察了瓜環的物化性能,以及溶液pH和瓜環投加量對其混凝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鹽酸對瓜環的助溶效果最佳,混凝后絮體顆粒呈密實的團…
微生物燃料電池(MFC)是一種將廢水中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技術,近年來被證實可以用來同步脫氮。目前,NH4+-N的硝化與反硝化多是在MFC陰極室進行,其存在曝氣條件下反硝化菌難以…
采用高爐渣對Zn(Ⅱ)進行震蕩吸附實驗,研究了Zn(Ⅱ)初始濃度、高爐渣投加量、接觸時間、溫度和溶液的初始pH對Zn(Ⅱ)吸附效果的影響。
對含雙酚A模擬廢水處理的序列間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活性污泥系統,進行分別以超聲破碎和投加H2O2氧化兩種模式的污泥源頭處理。
以陰離子型聚丙烯酰胺(HPAM)為絮凝劑,采用強化混凝的處理方法,對微污染水中有機氯農藥(OCPs)的消除進行了研究。考察了HAPM投加量、pH值、原水濁度、粉末活性炭及改性凹凸棒…
隨著納米材料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納米材料會泄露到水環境中,但目前關于納米材料對混凝過程的影響還缺乏充分的研究。針對不同濁度,不同納米SiO2濃度,不同pH以及腐殖酸對混…
利用混凝燒杯試驗法,考察聚硫酸鐵(PFS)強化混凝去除五價銻(Sb(V))過程中不同混凝條件對絮體形態(包括粒度和結構)以及出水水質的影響。
針對垃圾滲濾液成分復雜、污染物濃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點,采用鋁鐵復合淀粉(CAFS)絮凝-微波/H2O2聯用技術對垃圾滲濾液進行處理,考察了初始pH、絮凝劑投加量、微波輻射反應…
十四五開篇之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第三階段,VOCs治理任務…
自十三五規劃以來,全國掀起“VOCs治理熱”,尤…
5月31日,在經歷了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調研論證、反復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