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城市污水系統來說,人們已經比較熟悉的應用信息技術就是全球定位系統(GPS)。而現在用途更為廣泛的是地理信息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是專門用于把地理位置和相關信息…
水資源作為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其綜合開發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由于人類對水資源規律認識的不足以及常規的規劃和管理手段的局限性,對水資源實現綜合全面的管…
珠三角地區機動車高污染物排放集中在車輛保有量大、路網密集、交通流量大的城市和地區,且高污染物排放空間分布情況與主干路網的分布一致,呈現出明顯的路狀分布; 結果顯示…
垃圾處理處置設施的選址涉及多方面因素,是工程建設的難點和公眾關心的焦點。本文闡述了垃圾處理處置設施選址的影響因素、基本原則,分析了選址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
西寧市環境監測站氣相色譜儀操作系統升級改造已完成,標志著該站已初步具備了湟水河測試多種有機污染物的條件。這是實施中挪合作“湟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能力建設項目”的結…
隨著經濟發展,水污染日益加劇,水體污染最突出的問題是富營養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一項調查表明,全球范圍內30%~40%的湖泊和水庫都有不同程度富營養化。湖泊富…
生態監測是環境監測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環境生態建設的技術保證和支持體系。本文對生態監測的基本概念和原則、任務及特點、生態環境指標的建立、生態監測技術和方法、生…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統一建設的要求,我市共投資2700多萬元,建設了環境監控與應急指揮中心系統。目前已建成黃河水質自動監測站1個,大氣自動監測站4個,已…
濕地是地球上生產力和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具有巨大的環境功能和效益,在近年來成為了國內外研究的熱點,但目前的文獻來看,缺乏利用遙感與GIS手段對濕地脆弱性…
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及其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環境問題不再局限于排放污染物引起的健康問題,而且包括自然環境的保護、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問題。因此,環境監測正從…
為落實2003年12月中韓兩國環境部長會談關于加強兩國環保產業合作的決定,自2004年,中韓雙方開始實施污染治理共同技術開發項目。經中韓兩國環境部商定,委托中國環境保護產…
6月3日下午,第五屆中韓共同研究項目成果研討會及巡回說明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結合服務樓201室召開。來自韓國環境技術產業的領導及中國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劉志全副…
近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樸世龍研究員與方精云院士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匯大小相當于此間中國工業二氧…
武漢市環保地理信息系統日前初現雛形。這一系統可對武漢市環境狀況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并將改變傳統的信息處理方式,使環境規劃、建設和管理變得直觀、輕松和高效。
糧食和蔬菜產量對地下水資源的高度依賴性,是引起地下水埋深變化的主要原因;依據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區劃分標準,曲周縣淺層地下水開采區是基本平衡區,深層開采區屬于中度超…
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數據采集系統以空間定位技術、地理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綜合運用為主要手段,其方便、靈活、及時和準確的特點…
整個系統由監測中心和數據采集終端兩部分組成。監測中心是整個系統的服務器,運行GIS系統;數據采集終端即嵌入式系統,進行河流水質數據的實地采集。
十四(si)五(wu)開(kai)篇之年,我(wo)國大氣(qi)污染防治(zhi)進入第(di)三階段,VOCs治(zhi)理任務…
自十三五規(gui)劃以來(lai),全國掀(xian)起“VOCs治理(li)熱”,尤…
5月31日,在經歷(li)了(le)廣泛征求(qiu)意見、充分調研論證、反復修改完善(shan)之(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