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驗得到的COD降解規律為:在反應開始的1 h內,COD迅速降低,1 h后由于底物濃度越來越小,反應速率越來越小,到5 h降解反應基本結束。
本文主要闡述用臭氧與紫外光輻射的協同作用,產生氧化性極強的羥自由基來對游泳池水進行殺菌消毒應用,并對臭氧-紫外聯合作用機理和游泳池臭氧投加量進行了闡述,臭氧與紫…
排泥 排泥是沉淀池管理中最重要的操作, 排泥操作的兩個要點是掌握排泥間隔時間和掌握每次排泥的持續時間。間隔時間太長, 則污泥可能積累厭氧發酵而一浮; 持續時間太長, 則…
一體化凈水設備對飲用水的深度凈化效果十分顯著,雖然進水的高錳酸鹽指數、鐵、錳、濁度等有很大波動,但出水的各項指標均達到了國家標準。因此,在我國現有市政管網無法在…
將淹沒式膜生物反應器分成污染物轉化區和污泥降解區可以刺激高能級后生動物生長,從而達到少產污泥的目的。在低污泥產量情況下,膜生物反應器出水水質良好,其水質可達到中…
從上述數據分析,分別采用KW46的方案,代替了之前的石灰,三氯化鐵的使用量減少33%。但進泥量和拆板效果和現在處理工藝相比基本持平。
離子色譜法是一種比較新的離子分析技術。是將改進后的電導檢測器安裝在離子交換樹脂柱的后面,以連續檢測色譜分離的離子的方法。
污水處理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涉及的影響因素較多,除藥劑本身性能和加量外,還有加料次序的影響。研究中發現在使用多功能藥劑處理含油污水中,最理想的方法為先在污水中…
皂化污水在生化處理過程中,有機氯化物的濃度在逐漸降低,一般處理過的水樣可以直接取樣分析。對于污水源水用密封容器取樣經冷凝后,加少許草酸使懸浮石灰微粒沉降,然后取…
半個世紀以來,膜分離完成了從實驗室到大規模工業應用的轉變,成為一項高效節能的新分離技術。膜分離技術在水處理方面的應用既保護環境,又回收有用物資。
自從1748年法國科學家abble nallet發現了膜分離現象,即水能自然擴散到裝有酒精溶液的豬膀胱膜內,各國學者就開始了對膜的研究[1]。
上述實驗結果表明,天然膨潤土經高溫焙燒、酸或鹽改性處理后,其對廢水COD的去除率及脫色率均有提高,450℃焙燒土效果最佳。與原土相比,改性膨潤土比表面積增大,孔隙結構…
ZB4109絮凝劑具有雙組分,適應水質變化的能力較強,除油效果好,在投加量只有PAC用量的1/3~1/4條件下,其出水油含量平均為27.8 mg/L,除油效果優于PAC,出水水質穩定。而…
針對傳統二維電極這一缺陷,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Backhurst提出了三維電極/三元電極的概念,在70—80年代電化學反應器三維化開始引人注目并首先應用于分析領域,而當時研究三…
活性污泥中的后生動物蠕蟲也可降低污泥產率[4-5]。此試驗采用重力流平板膜設計了適合蠕蟲生長的二段式膜生物反應器,主要 研究 了此工藝的出水水質與水量,污泥產率以及膜…
采用定量PCR技術,對北京市4種不同污水處理系統中大腸桿菌、軍團菌和沙門氏菌隨工藝及四季的數量變化進行了追蹤研究,以評估病原菌的去除效果及污水回用的健康風險.結果發現,…
以低溫短時(90℃、30min)水熱預處理后的混合及初沉污泥為研究對象,分別進行了高溫((55±1)℃)厭氧消化連續性試驗.研究了該預處理條件下這兩類污泥在水力停留時間(HRT)為20d…
以自制活性炭/聚四氟乙烯(PTFE)氣體擴散電極在無隔膜體系發生H2O2進行電化學消毒的系統研究,探討了膜電極中PTFE質量分數WPTFE對氧氣電還原特性的影響,研究了膜電極中載鉑量…
螺旋霉素(Spiramycin)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其結構具有旋光性和紫外特征吸收.螺旋霉素作為小量污染物(濃度范圍50—500μg·mL-1[1,2])對水體造成的污染及由此產生的環境效應…
我國黏膠纖維2009年生產量151萬t,占我國化纖總量2726萬t的5.54%,占世界黏膠纖維總量250萬t的60%〔1〕。黏膠短纖維生產廢水主要包括酸性廢水和堿性廢水兩大類。
十四五開篇之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第三階段,VOCs治理任務…
自十三五規劃以來,全國掀起“VOCs治理熱”,尤…
5月31日,在經歷了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調研論證、反復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