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爐煙氣凈化裝置——環隙洗滌器的性能研究
摘要:環隙洗滌器作為第四代轉爐煙氣凈化技術的核心部件,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通過三維建模軟件Pro/E、前處理軟件GAMBIT、流場仿真軟件FLUENT建立三維模型及模型網格的劃分,對環隙洗滌器進行仿真模擬分析,得出結論:模擬結果與數學計算結果相一致,仿真結果有一定指導作用;考慮到除塵效率和流速穩定性問題,最佳行程控制在30—50 mm。
關鍵詞:環隙洗滌器,轉爐煙氣凈化,仿真模擬分析
l 概述
氧氣轉爐煉鋼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煉鋼方法。轉爐煙氣經過凈化處理后可回收加以利用,煙氣溫度為1450,1650 oC,濕法OG系統在中國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自OG法出現以來,先后經歷了“一文二塔”、“二文一塔”、“一文+RD可調二文”,現在已發展到“蒸發冷卻塔+環隙洗滌器”的第四代OG系統。
環隙洗滌器具有占地少、壽命長、噪聲低等優點,最初在20世紀60年代用于轉爐煤氣除塵。環隙洗滌器結構如圖1所示。其關鍵部件是由文丘里外殼和與之同心的內錐兩部分組成,后者可在文丘里管內由液壓驅動沿軸上下運動,在外殼和錐體之間構成環縫形氣流通道,通過錐體的移動來調節環縫的寬度,即調節環縫的通道面積和氣體的流速,以適應轉爐的不同操作工況,達到除塵和調節爐頂壓力的目的。
為了獲得較強的截流效應,環縫最窄處的寬度設計得非常小,在此形成高速氣流以保證好的霧化效果,足夠的通道長度有利于液滴的聚合,提高除塵效率。
通過三維建模軟件Pro/E、前處理軟件GAMBIT、流場仿真軟件FLUENT建立三維模型及模型網格的劃分,對環隙洗滌器進行流場仿真分析,并與數學計算結果進行比較,從而對其性能有進一步的了解。
2 模型的建立、網格的劃分及仿真輸入條件
通過模擬仿真軟件對環隙洗滌器的內部流場進行分析,首先建立環隙洗滌器流場的三維物理模型,以實驗室實物為原型,將建好的三維模型分別導入CFD仿真軟件前處理軟件GAMBIT中,進行網格劃分。三維模型采用T/d(混合網格)進行劃分,網格單元主要由四面體組成的Tet/Hybrid單元。
本文采用標準的湍流模型進行數值計算。
除塵器模型仿真時所選用的流場參數如下:流體選用20℃的常溫空氣為實驗物系,空氣的密度為1.164 ks/m3,動力黏度為1.824×10一Pa·s。
邊界條件:進氣口邊界條件設為FLUENT 6.0中的空氣速度進口;出口邊界條件設為FLUENT 6.0中的壓力出口。
收斂條件:為了確定計算結果收斂,把方程組中各項結果的殘差定為10-3。
3 工程應用
3.1承鋼40 t轉爐工程應用
承鋼煉鋼廠現有小轉爐4座,原來設計生產能力為20 t,主體擴容后達到40 t,最大鐵水裝入量增值46 t。氧槍改造后,每分鐘最大脫碳速度可以達到0.5%,從而使一次煙氣量增加了近50%,原有的除塵設備能力明顯不足,煤氣在爐外燃燒,車間內部和煙囪排放都不理想。
2007年4月,承鋼轉爐車間4#轉爐煤氣回收凈化系統進行改造,中國京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負責環隙洗滌器和液壓伺服裝置供貨。該改造工程中環縫洗滌器和蒸發冷卻塔分開布置,屬于塔文分離的配置。
經過改造后,不但除塵效率提高,而且用水量有所減少,整個系統的阻力損失降低。環隙喉口的調節裝置采用液壓驅動,液壓裝置設在環隙喉口下方,解決了氣流干擾,布水不均、水的霧化和內錐與環隙外殼角度問題,脫水采用擋板脫水器,使得系統阻力損失減少。
3.2 新鋼210 t轉爐工程應用
2008年6月,環隙洗滌器用于新余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三期技改主體區煉鋼工程210t轉爐煙氣凈化及煤氣回收系統,作為轉爐煙氣凈化及煤氣回收系統的煙氣凈化處理成套設備。在這個工程中,環隙洗滌器和蒸發冷卻塔是連為一體的,即塔文一體的配置。
該系統已安裝完畢,轉爐投產后進行調試運行。
4 結論
1)運用數值模擬軟件對環隙洗滌器的內部流場進行分析,其模擬結果與數學計算結果相一致,因此仿真結果有一定指導作用。
2)流速控制在80.120 rids時,環縫洗滌器的除塵效果最佳,行程在35~95 mill之間時流速符合要求,但是考慮到流速穩定性問題,行程在30—50衄流流速比較穩定,故最佳行程控制在30—50 toni。
3)不管是塔文一體,還是塔文分離的配置,第四代轉爐煙氣OG技術由于整體結構單一,操作簡單,維護方便,運行穩定,已經逐步開始取代以前的“兩文三脫”老系統,從目前來看,應該作為我國轉爐煤氣回收系統的主要發展方向。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