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容量鍋爐濕法煙氣凈化裝置及系統優化
0.前言
《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標準和法規相繼實施,給鍋爐煙氣排放提出新的環境整治目標。同時,它也給大量投運的除塵設備提出升級換代的要求。
本文通過對濕法煙氣凈化裝置及系統的優化討論,以期在提高煙氣排放控制指標、完善煙氣凈化設備系統等方面有所裨益。
1.濕法煙氣凈化裝置現狀
水膜除塵器具有除塵、洗滌氣體污染物的功效。六、七十年代,水膜除塵器發揮了足有成效的除塵功能;八十年代,酸雨化現象加劇,要求設備具有脫硫功能;九十年代,按照標準要求,必須向濕法除塵效率的極值挑戰。
1.1水膜除塵器
七十年代初,曾對國內鍋爐水膜除塵器進行綜合調研〔1〕,發現洗滌柵式水膜除塵器水膜不穩,易粘灰、堵灰,直接威脅機組正常運行。拆除部分柵棒,卻又導致除塵效率的惡化。生產與環境的矛盾,推動煙氣除塵技術的發展。各種濕法、干法除塵器問世,緩解了兩者矛盾。幾種典型的水膜除塵器結構與特性列于表1。
表1 幾種典型的水膜除塵器結構與特性
|
1.1.1 除塵器型式對煙速的敏感性
文丘里式除塵器對煙速變化特別敏感。固定截面積的文丘里管喉口速度對除塵效率影響明顯,當機組負荷100%降到75%時,該速度降低約25%,效率也由96.5%下降四個百分點。負荷越低,效率下降幅度越大。實際使用中,除塵效率差次不齊,一般在92-96%;另外,系統漏風或機組運行工況不佳,造成相當大的煙氣壓降。國外市場上可調喉口截面的文丘里管結構,通過調節裝置,維持最佳的壓降范圍。圖1為AirPol可調節型文丘里管裝置。
斜棒式是洗滌柵除塵器的發展。它的斜棒以40~45○垂直傾斜布置在除塵器進口煙道內。當煙速不大于10m/s時,斜棒柵上可建立穩定的水膜層。機組負荷變化對除塵性能的影響較小,煙氣壓降小。
泡沫式對機組負荷的適應性好,篩板上維持一定的小孔流速,對煙氣起到均流作用,又強化了氣、液、固體的質量交換。
1.1.2 除塵器的氣密性
除塵器的氣密性差,是個普遍性的問題,客觀上反映管理水平。如水平文丘里除塵器一例,檢修前測得漏風率11%,設備完好后漏風率3%。
1.1.3 除塵器筒體結構
煙氣量容積強度對凈化性能指標影響較大。為此,國內對筒體干、濕段高度,煙氣進、出口結構,水膜建立方式進行了大量實踐。然而,空塔結構簡單,空氣動力場工況不佳,且普遍存在煙氣帶水。
1.1.4單位水耗
它是衡量設備運行經濟性的指標之一。用高壓霧化器取代低壓霧化器,消除供水系統管道布置產生的水力偏差影響,提高除塵效率幾個百分點,單位水耗一般在0.25%~0.37%間。
“開式”灰水系統水耗大,且造成二次污染。近年投運的機組雖配備“閉式”灰水回用系統,但由于多種原因棄而不用。這方面仍須加大整治力度。
在環境治理的可行性研究中,應對水污染與大氣污染問題作全面綜合考慮。
![]() |
圖1 AirPol可調節型文丘里管裝置
1.2 簡易濕法煙氣脫硫裝置
用水洗滌的除塵器具較弱 的脫硫功能。實踐表明:煙氣SO2濃度低,灰水中SO2溶解微量,其溶解度與灰水溫度、PH值有關,一般可脫硫~20%左右。泡沫式除塵器使用河水洗滌時,獲得30%以上的脫硫效率。
在煙氣SO2排放總量控制要求下,對濕法煙氣凈化器進行試驗研究〔2〕,也引進了一些簡易濕法FGD裝置〔3〕。表2為國內一些簡易濕法煙氣脫硫裝置的使用情況。
表2 國內簡易濕法煙氣脫硫裝置
|
1.2.1 簡易濕法FGD工藝
市場推出的簡易濕法脫硫系統大致有以下幾種:
• 強化氣、液質量交換方式,如噴泡型FGD,煙囪組合液柱塔FGD,氣液乳化脫硫塔。
• 常規濕法脫硫系統簡化方式,如旁路1/3煙氣量摻合尾部煙氣,省去煙氣預熱器。
• 文丘里管內噴注+捕滴器回用堿性溶液方式,如噴石灰漿、燒堿廢液等。
AirPol公司推出的可調節文丘里管+吸收塔也屬此類,采用Ca(OH)2時,脫硫效率>75%。
從表2可見,上述各種FGD工藝的脫硫效率均可達70%─80%的水平。
1.2.2 液氣比
液氣比對FGD性能影響明顯,它反映著有限空間內氣、液兩相碰撞的程度和化學反應的有效性。如文丘里管液氣比(按Ca/S為0.47-O.53的洗滌劑)由0.2L/Nm3增加至0.27 L/Nm3,文丘里管脫硫率達37-42%,捕滴器液氣比1.23 L/Nm3時,可達63%-70%。當噴注廢堿液(NaOH)從0增至5t/h,塔內依舊噴淋廢堿液+灰水時,液氣比由0.35 L/Nm3提高到0.51 L/Nm3,脫硫效率由56.9%上升到72.1%。
2. 濕法煙氣凈化技術
重新審視煙氣凈化裝置的設計思想,完善煙氣凈化工藝,降低能耗、水耗,充分利用廢堿液及廉價的吸收劑資源,尋找煙氣凈化技術指標與經濟的平衡點,實現監控操作管理,這對于簡易濕法煙氣凈化技術的推廣應用十分必要。
2.1 任務與要求
煙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與法規,對煙氣凈化裝置性能指標有著明確的規定性:
•挑戰濕法煙塵凈化極限,相應新建或改造的煤粉鍋爐除塵率必須提高到98%以上,對高灰分燃料,除塵率要求99%以上。
•根據煙氣S02 排放總量控制的原則,要求S02 達標排放。
•要求改變落后的手操管理模式為監控管理。
2.2 除塵脫硫一體化
實踐證明:簡易濕法煙氣凈化器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
2.2.1 工作特點
文丘里管,煙氣速度高。氣流穿越噴霧水膜層,受水膜攔截、進行降溫除塵脫硫的過程。通過切向管或蝸殼引入捕滴器,甩出灰粒,實現二次除塵脫硫。
斜棒柵式,則利用內置煙道的斜棒柵管 將煙氣分割成多束片狀氣流,實現除塵脫硫。斜棒柵管通道覆蓋率增加,水膜過濾煙氣、捕獲灰粒的機率相應提高。煙速適當時,管束上形成穩定厚度的水膜,獲得低阻、高效的效果。
泡沫式,依靠多層篩板將煙氣分割成多股細柱狀小流束,氣流沖撞篩板上的水層,形成泡沫,產生強烈的傳熱傳質過程,實現降溫、除塵、脫硫。它具有自清洗功能。
流化床凈化器屬填料型結構,除篩網上放置流化用的小球外,其特點同泡沫式。
氣動脫硫除塵塔以氣液乳化為特征,它利用旋渦動力學原理將吸收劑溶液粉碎成氣溶膠狀態,懸浮在塔內,煙氣通過多管并聯的氣動乳化過濾器,實現除塵脫硫的過程。
2.2.2 多級凈化組合方式
要提高設備的煙氣凈化能力,多級煙氣凈化組合是個好辦法。客觀上,除塵、脫硫一體化符合設備自身的發展規律。各種凈化原理組合應用時,必須受到兩個條件的約束。
• 設備煙氣壓降及外形尺寸必須在現有系統允許的范圍內
• 設備同比投資費用小,運行費用低
2..3 凈化指標分析
2.3.1凈化指標
目前使用的濕法凈化器以文丘里管式的居多,斜棒柵式及泡沫式次之,其綜合性能見表3
表3 煙氣凈化綜合指標
|
由表3可見,煙氣壓降:斜棒柵式最小,泡沫式次之,文丘里管煙壓降最大。煙氣帶水:斜棒柵式不帶水,其它兩種帶水嚴重。濕法凈化,溫降均為嚴重。
2.3.2 煙氣帶水與溫降
煙氣帶水與煙氣凈化機理有著密切聯系。斜棒柵式,煙速低,在除塵工況下,捕滴器煙速5.6m/s時仍不發生帶水現象。文丘里管式、泡沫式均存在水滴飛揚的問題。盡管用提高捕滴器干段高度,改變煙氣引出方式,效果仍不令人滿意。因而,人們意識到裝除霧器的重要性。
煙氣嚴重溫降是濕法煙氣凈化方法普遍的現象。然而,加裝氣-氣熱交換器,投資費用大,尚未被國內市場認可。
總之,對現有濕法煙氣凈化器,應剔除其缺陷,優化組合煙氣凈化級,它不失為一種經濟、有效的節能環保產品。
3.系統優化討論
3.1 問題提出
FGD產業是項新興產業,又同基礎產業緊密關聯。雖然常規濕法FGD工藝較為成熟,但是價格昂貴,其系統至今仍欠完善。
簡易濕法煙氣凈化器存在的種種問題,究其原因,大致歸于兩類:
• 管理理念
缺乏環境綜合治理理念。不明產品適應范圍和作用。
•工藝系統設計
燃煤品種、成分多變;再則,設備運行、設備完好程度,導致處理煙氣量寶很大波動,大大超越了產品的設計范圍。這是產生諸問題的癥結。
濕法煙氣凈化器運行性能的優次,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工藝技術的成熟度、系統完善性和管理水平。
3.2 FGD的多樣化
中小容量燃煤鍋爐量大、面廣,必須優先發展資源綜合利用的FGD工藝;在經濟平衡點下,拋棄法也相適宜。簡易濕法FGD的吸收劑應因地制宜,比如廢氨水、廢堿液、電石渣、鍋爐沖灰渣水,可有效降低運行費用。
根據統計:常規濕法FGD工藝中,吸收劑費占10-20%,耗電費約占60%之多,且噸SO2的費用高。對廣泛應用的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為了獲取高的脫硫效率,唯有提高液氣比。對于中小容量燃煤鍋爐,沒有必要追求高效,只求有效,高的經濟性才是努力的目標。從一些FGD裝置的運行看,采用脫硫效率70~80%左右是適宜的。
濕法FGD,酸堿中和;原理簡單,工藝多多。選擇中小容量鍋爐FGD工藝的主要原則:可靠,經濟,有效。FGD的多樣化是現實的必然結果。
3.3 改善煙氣帶水與溫降
簡易濕法煙氣凈化裝置可不配備氣-氣熱交換器,有利于節省投資,但必須設置煙氣除霧器。因為,高效除塵和有效脫硫是改善鍋爐尾部輔助設備的運行條件。從另外角度看,在除塵脫硫一體化裝置系統上,啟用灰水零排放,可提高回用灰水的溫度。在脫硫凈化系統上,可利用鍋爐排污水或低壓蒸汽預熱洗滌劑,減弱降溫的幅度。
3.4 洗滌液及副產品處理
在采用石灰石/石灰法FGD的一體化設備上,宜分別設置灰水槽與漿槽,利于提高洗滌效果,灰水槽仍保持氣密封作用。漿槽儲存漿料,由循環泵連續向噴嘴供料。因為漿液的PH值變化對脫硫和亞硫酸鈣的氧化有著明顯的影響,合用一個槽,不利于煙氣分級凈化。
副產品處理方式取決于其純度和應用價值。目前,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的副產品純度低,除一家供給水泥廠使用處,均按拋棄法處理。氨水脫硫的副產品─硫酸銨有一定市場需要,但量少且涉及到復合肥料的生產管理等問題。因此,提高副產品純度是系統優化的內容之一。盡管市場推出除塵器+氨水噴淋塔的FGD工藝裝置,可產銨肥,但煙氣中氨氣殘余排放量會引起二次污染的問題,值得注意。
3.5 控制與檢測
濕法煙氣凈化裝置的運行狀態受外部因素變化而變化。用手操的管理模式已不適應環保排放控制,設置一套簡易自控系統十分必要。
檢測是實施排放監控的手段。對于中小機組,在線SO2檢測設備的價格尚難接受。為此可采取加強管理,定時檢測,以人機對話方式對系統監控。
4.結論
通過對現有濕法除塵器的適當改造,實現除塵脫硫一體化,可滿足排放標準與法規對大氣污染物的控制。它不失為一種經濟、有效的節能、節水的環保產品。
歸納如下幾點:
• 加強環保意識、綜合治理大氣污染,是一條節資、節能、節水的必然捷徑。
• 中小容量鍋爐濕法煙氣凈化器,可采取相宜的煙氣凈化組合方式,實現排放標準的要求,即除塵效率η≥98%,脫硫效率η=70-80%。
• 充分利用本地域的各種資源,提高副產品的經濟價值。充分利用廢堿性液,比如電石泥、鍋爐排污水、沖灰渣水等,有效降低運行費用。
• 應用簡易煙氣排放監控裝置,是濕法除塵、脫硫一體化裝置雙達標的有力保證。
[參考文獻]
1)水電部環保辦,電力工業環境保護科技成果匯編,1988年4月
2)王小明、李仁剛,文丘里濕式除塵器脫硫工藝研究,《潔凈煤燃燒與發電技術》1998 No1
3)國家計委、化工部等,簡易排煙脫硫技術報告會預稿集》1997年2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