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試與運行
本工藝分為生化處理和物化處理兩大部分,調試的難點是生化處理中微生物的培養和馴化。以義烏浪莎襪業有限公司生化池污泥為接種污泥。調試過程中主要解決以下問題。
溫度
對于生化處理過程,一般認為水溫在23~30℃時最好。而廢水水溫恰好在這一階段。
pH
該廠排放的廢水pH在6.5左右,經過一沉池出水pH在9~10左右,經過生化處理出水pH在7~8左右,說明生化處理能夠調節廢水的pH。
營養
微生物的新陳代謝需要一定比例的營養物質,即BOD:N:P=100:5:1。按照這樣的比例進行營養的調配。進入生化池的污水按比例逐步增加。調試過程中在曝氣池中倒入淘米水等生活用水對于培養微生物有良好的效果。
溶解氧
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的溶解氧需要的量不一樣,所以采取的曝氣方式也不同。水解酸化池采取間歇曝氣,每日曝氣12 h,保持水中溶解氧為0.5 mg/L,接觸氧化池連續曝氣,保持溶解氧在2.0 mg/L。曝氣還起到攪拌和幫助微生物膜的更新。
微生物的組成
在調試運行穩定后,在接觸氧化池內明顯可以看到很多固著型纖毛原生動物,如鐘蟲等。在一般情況下,這類原生動物多,說明游離細菌少,出水有機物濃度低。
運行效果
該處理工藝歷經三個月的調試及運行,取得了良好的預期效果,經過4 d的連續監測,出水水質(平均值)見表2。
表2 廢水處理效果
|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