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環境污染隱患 加密監測確保飲水安全
近期,我國西南東部、華南、江南、浙閩沿海先后出現大到暴雨天氣過程,南方幾省暴發洪澇災害,為防止因洪澇災害引發的環境污染事故,南方一些地區環保部門迅速行動,積極預防,采取各種措施,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加密監測,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6月3日,廣東省環保局下發了《關于做好汛期污染事故防范工作的緊急通知》,將確保群眾生活用水安全作為防汛抗洪環保工作的重點。要求各地級市環保部門要嚴密監控飲用水源地,加大對飲用水源地周邊污染企業的監管力度;對重要的飲用水源地,尤其是東江等重要流域水源地實施加密監測;加強巡查,防止意外和突發性排放污染物事故的發生,確保群眾生活用水安全。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保局也加強了汛期監測工作。要求各市環保局加強轄區內主要江河斷面的水質監測,發現異常情況要迅速查出原因并及時妥善處理。嚴格執行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制度,一旦發生突發環境事件,轄區環保部門要及時、準確報告,同時要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控制和消除污染。
重慶市環境監測站利用4個自動監測站,對長江、嘉陵江、涪江、渠江等河流實施每4小時一次的加密監測,及時掌握水質動態。
加強監管,排除污染隱患,防止污染事故
廣東省環保局要求,各地加強環境監管,嚴防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要建立和落實責任制,抓緊各項工作,確保思想、組織、措施、工作、責任5落實;深入開展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和環境安全隱患百日督察專項行動,對轄區內的污染事故隱患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深入基層加強督促指導,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把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完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落實應急人員和儀器設備,確保一旦發現環境污染事故能夠及時、高效、有序地開展處置行動。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保局要求各市環保局進一步加強對左江、右江、邕江等重點防范江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化工廠、紙廠、糖廠、淀粉廠、酒精廠等重污染企業的環境監督管理,如有必要,應采取“駐廠監管”措施;認真檢查企業的污染防治情況,重點檢查礦山企業尾礦庫、堆渣場和制糖、酒精、淀粉等以“氧化塘”形式儲存污水企業的防洪、防滲、防澇措施落實情況,對存在污染隱患的企事業單位,要責令及時整改,整改措施不到位的要依法停產治理;依法查處違法排污企業,對惡意偷排行為一律按法規高限查處,重點污染企業要采取限產、限排措施;對存放在低洼地區的危險化學品、危險廢棄物等有毒有害物質,要聯合安監部門督促業主或其所有者及時轉移到安全地方存放,防止因雨水浸泡、沖刷而污染環境。
重慶市環保局自6月14日以來,加強了對全市化工、造紙、冶金等重污染行業以及危化品倉庫和集中式污染處理設施的巡查,及時發現和排除環境安全隱患,確保企業污染防治設施正常運行,嚴防污染事故發生。同時,加強對危化品生產、使用、貯存和危險廢物處置的監督管理,督促、指導企業落實防滲、防淹措施,對化工原料等進行安全存放或妥善轉移。
各地積極行動,做好汛期環境安全工作
廣東省各地特別是珠三角相關市積極行動,佛山市環保局迅速成立了防洪、防汛應急小組,由市環境監察支隊相關負責人任組長,從6月16日開始至月底,每天局領導輪流值班。
廣東清遠市對北江、大燕河等重點江河流域內的排污企業進行一次全面排查,加大對市區飲用水源——北江七星崗段的監管。珠海、中山、肇慶、云浮等市也加大環境監測頻次,監察支隊日夜巡查,確保環境安全。
廣西柳州市根據往年經驗,在氣象部門發布大規模降水預告的5月,就深入企業進行排污設施安全檢查,排除隱患。洪災發生后,市環保局領導親自帶隊到被淹企業,檢查排污設備的運行維修和污水安置情況。并規定受災企業必須停止主體生產減少或停止污染物的排放,緊急搶修水毀設備,將廢水引到應急池暫存,待設備維修完畢后再放回污水站處理,確保安全排放。
廣西梧州市地處西江(jiang)河(he)段,是桂江(jiang)、柳江(jiang)、邕(yong)江(jiang)等江(jiang)河(he)匯集(ji)處,受洪(hong)(hong)水災害比較嚴重,梧州及時啟(qi)動防(fang)洪(hong)(hong)預案,在洪(hong)(hong)水未(wei)來前,市環保(bao)局長帶領有關部門人員到化工(gong)企業集(ji)中區進(jin)行(xing)檢查,排查污染(ran)隱(yin)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