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污染物穿透污水處理廠防線影響生態
臺灣人愛吃藥不僅傷身,也傷環境!“環保署”委托臺大調查環境水(shui)(shui)體新興污(wu)染(ran)物(wu),在處理生活(huo)污(wu)水(shui)(shui)的污(wu)水(shui)(shui)處理廠(chang)和(he)醫院、制藥廠(chang)放流水(shui)(shui)發現,六(liu)種(zhong)抗生素和(he)止痛藥風(feng)險商數偏高(gao),顯示特定水(shui)(shui)體環境風(feng)險高(gao),尤(you)其是胸(xiong)腔(qiang)科治(zhi)療肺(fei)炎用藥紅霉素污(wu)染(ran)遠(yuan)較外國嚴重。
![]() |
污水廠難處理進而影響生態
歐美各國重視會造成雄性雌性化、內分泌失調,導致癌癥風險的內分泌干擾物,從塑化劑到抗生素、個人保健藥用品等,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有風險性的化學污染物,通稱為“新興污染物”。可能穿透污水處理廠防線,進入水體,經生物累積擴大效應,影響整個生態圈。
“環保署”從外國經驗推估認為,新興污染物在島內流布和傳輸可能更甚于其它國家和地區,于是委托臺大嚴慶齡工業研究中心針對臺灣人用量最多的抗生素和止痛藥進行調查。該份調查選定的污染源包括處理生活污水的污水處理廠、小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以及醫療院所、制藥業、畜牧業和養殖業等,采樣分析廢水和處理后排放水,了解其中所含臺灣人最常用的十二種抗生素和四種止痛藥成分。
污水處理廠方面,發現臺灣人排出的生活污水普遍含磺胺甲基惡唑(磺胺基類抗生素之一)、紅霉素、四環霉素,以及用于消炎止痛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包括布洛芬、奈普生和乙酰胺酚等,又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的濃度含量較高。
六抗生素止痛藥風險商數高
整體來說,六種抗生素和止痛藥的“風險商數”高于一,特定水域甚至出現超過一百的警訊,如安匹西林的環境風險存在醫療院所放流水中、羥四環霉素和四環霉素在制藥廠放流水和畜牧養殖廢水中濃度偏高,紅霉素和磺胺甲基惡唑分布最廣泛,布洛芬存在制藥廠的放流水和區域排水水體中。
另一值得注意之處是,胸腔科醫師用來治療肺炎的第一線用藥紅霉素,在臺灣地區污染較外國還嚴重。
參與該研究的臺大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林正芳表示,島內藥物亂丟情況嚴重,抗生素和止痛藥成分的“新興污染物”存在環境水體中,即使污水處理廠和放流水處理都無法去除。“風險商數”意為可能對生物體造成負面影響,但因目前主要鎖定“污染源”,島內環境水體對人造成的“惡果”,尚需進一步了解。
“環保署”說明,目前對放流水管制仍以生化需氧量、總懸浮固體量和化學有機污染物等為主,待研究證實藥物排入水體對環境的沖擊后,不排除研議納入管制。
“環保署”水質保護處處長呂鴻光表示,愈來愈多非傳統污染物被檢出并歸類為新興污染物,“藥品和護理用品”是其中之一。美國一三九條河川中,發現八成受到新興污染物威脅,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在較高級的二級和三級污水處理廠放流水中,檢測出新興污染物。
臺灣人愛逛醫院、愛吃藥的特殊看(kan)病習慣,用藥量遠高于其它國家(jia)和地(di)區(qu),污染(ran)問題(ti)應及早重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