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供水事業
供水事業要“大發展、大提高”,必須依靠科技興企。建設部于1993年12月公布《城市供水行業2000年技術進步發展規劃》以來,各地以實現《規劃》為目標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制訂了相應的規劃和措施。在工程建設和改造過程中,努力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凈水工藝、采用先進設備、儀表、材料,以提高供水水質和安全可靠性,達到節能降耗增效的目的。國家為提高供水行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從80年代初就開始利用國外政府貸款建設城市供水工程,十幾年來已建成數百項城市供水工程,借以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供水技術,為我國供水事業的設計、施工安裝以及設備儀表、材料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廣大科技人員結合國情開發和合理使用了回轉式管、折板式絮凝池,斜管、斜板沉淀池,加速和脈沖澄清池,無閥、雙閥移動罩虹吸濾池及PAM、PAC等混凝劑,為現有設施的挖潛改造、提高水質、降低造價及減少用地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生物預處理、臭氧活性炭及高錳酸鉀氧化以及超濾、微濾膜設備等深度處理技術的研究開發,又為微污染控制、提高水質提供了手段。在此期間,大力推廣自動控制技術在凈水處理、管網運行管理、企業營運管理等方面的應用,確保了供水節能降耗、減少人員的目的。目前我國大中型水廠,平均處理1萬m3的水,只需1名管理人員。這對降低供水成本是很有益處的。
國家為抓好供水水質,建立了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并委托中國城鎮供水協會組織進行了38個大城市水質檢測機構的計量認證,得到國家技術監督局批準,建立了國家級監測站。同時各省(市區)相應地建立了一批地區性水質檢測網,使全國已基本形成城鎮供水水質科學檢測和管理交流的網絡,可以大大提高城鎮供水水質的安全可靠性。供水事業要技術進步,提高我國供水設備、儀表、材料的生產水平是至關重要的。十幾年前引進的設備儀表,正面臨著配件短缺的困境,如再引進配件,其價格相當昂貴或者已不生產,有后顧之憂。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