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處理礦化床垃圾滲濾液出水工藝的試驗研究
摘要:上海老港填埋場采用三級礦化垃圾生物反應床(礦化床)處理垃圾滲濾液。經過三級礦化床處理后的出水COD、BOD、NH3-N以及大腸桿菌的去除率分別達到98.0%、99.9%、99.7%和99.7%。采用臭氧氧化法處理時,當臭氧的質量濃度達到262 mg.L-1時,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別達到43.7%和94.3%;經處理后的廢液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BOD5/COD=0.47)。當用質量濃度為235~262 mg.L-1的臭氧處理后的廢水再通過生物法處理后,出水的COD、BOD5分別為82、21 mg.L-1,色度為32度,均達到國家垃圾滲濾液排放標準。
關鍵詞:垃圾滲濾液,礦化床,臭氧氧化
垃圾填埋場是世界上廣泛應用的一種處理城市固體廢物的處理系統[1]。目前,中國約有 1 000 個垃圾填埋場,每天產生約40 000~80 000 m3的垃圾滲濾液。垃圾滲濾液由于含有高濃度的有機碳、有毒物質、重金屬和無機物等,而被廣泛稱為難降解的有機廢水[2-3]。目前,生物法是處理垃圾滲濾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目前最經濟和最有效處理垃圾滲濾液方法是由同濟大學的趙由才教授最先開發的厭氧調節池和礦化垃圾床聯合處理工藝[4]。
趙教授已經證實了經過長期的厭氧調節池預處理后,每天以20~40 L•m-3的負荷,礦化床能有效地去除 COD、BOD5和 NH3-N達到 93%~99%。礦化床的優點是礦化床中含有大量的源于填埋場的微生物(質量濃度 5 mg•L-1)和分布合理的不同結構的礦化垃圾[5]。目前,即使最有效的生物法(厭氧池和礦化垃圾床)也只能將垃圾滲濾液的 COD 降至 300~400mg•L-1,仍達不到垃圾滲濾液排放標準(100mg•L-1)。因此,礦化床處理后的出水還須作進一步的處理。加之,礦化床處理后的出水的 BOD5/COD 非常低(小于0.05),這就意味著廢水必須經過物理或者化學的方法(如高級氧化法[6-7]、吸收法[8]和生物膜法等[9-10]等)進行處理才能進行后續處理。
很多研究證明了臭氧氧化工藝能有效去除垃圾滲濾液的 COD、色度、TOC 和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11-12],但是很少有研究者利用臭氧氧化法再用生物法作為后續深度處理技術[13-14]。研究以經過三級礦化床處理后的垃圾滲濾液為研究對象,經過臭氧氧化預處理以降低廢水中難降解的有機物以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再利用生物法作為后續處理工藝以進一步降低廢水中的COD。因此,在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中,臭氧氧化和生物法可能是礦化床后繼處理的最有前景的深度處理技術
詳細內容請查看附件部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211301950240540.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