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的新進展
摘要:詳細介紹了光催化技術、電解法、有效微生物技術、Fenton法以及UASB法在垃圾滲濾液處理中的應用,并指出了預處理的重要性,即合適的預處理措施可有效地提高滲濾液的可生化性,改善后續工藝的運行環境,從而可節約處理費用。
關鍵詞:垃圾滲濾液,預處理,有效微生物技術
1 預處理技術
滲濾液成分復雜,僅采用普通的生物處理工藝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需采用合適的預處理措施來提高它的可生化性,以改善后續工藝的運行環境。常采用的預處理技術有化學混凝沉淀、以SBR工藝為主的厭氧法、活性炭吸附法、吹脫法等。
1 1 對氨氮的去除
盧平等人[1]用吹脫法處理垃圾滲濾液中的氨氮,對其的去除率達60%以上,滿足后續工藝對氨氮濃度和pH值的要求。蔣建國等人用沸石吸附法去除垃圾滲濾液中的氨氮,在吸附時間、沸石投加量及粒徑相同的情況下,進水氨氮濃度越高則吸附量越大(達到了78.5%)[2]。
1 2 對金屬離子的去除
沈耀良等人[3]采用混凝—吸附法(PAC作混凝劑、焦炭作吸附劑)去除滲濾液中的COD和重金屬離子,當PAC和焦炭投量分別為400mg/L和8~10g/L時,COD去除率為58.9%,對重金屬離子的去除率達到了60%左右。
1 3 對COD的去除
傅平青等人用混凝—臭氧氧化法對垃圾滲濾液進行預處理,在pH值為8.0左右、混凝劑投量為6.0~8.0d/200mL、臭氧氧化時間為10min時,對COD、BOD、色度的去除率分別為70.6%、75.4%、94%[4]。何宗健等人采
詳細內容請查看附件部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212041223358665.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