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處理高含鹽廢水的研究進展
摘要:海水利用是緩解淡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但其面臨大量含鹽廢水的后處理問題。高鹽環境會引起微生物細菌質壁分離或喪失活性,導致傳統生物系統的處理效率降低或失效。因此,高含鹽廢水生物處理技術越來越受到關注。作者介紹了近年來國內外高含鹽廢水的生物處理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現狀。
關鍵詞:生物處理;高含鹽廢水;活性污泥;耐鹽細菌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沿海地區對淡水資源的 需求成倍增長,越來越多的行業把海水利用作為節 約淡水、緩解淡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海 水已成功應用于電力、鋼鐵、機械、紡織等行業的冷卻水,建材、印染、化工等行業的工業生產用水,城 市的廁所和道路的沖洗水。海水的利用節約了淡水,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高含鹽廢水,由于高鹽濃 度對傳統生物處理系統具有較大的抑制作用,會引 起微生物細菌質壁分離或喪失活性,導致傳統生物 系統的處理效率降低或失效,因此為了提高含鹽廢 水的生物處理效率。國內外展開了高含鹽廢水生物 處理技術的研究。
1處理方法
1.1活性污泥法
楊健等通過馴化活性污泥處理高含鹽有機廢水,系統含鹽量為35g/L,COD負荷為1.0 kg/(kg·d),污泥經4-6周馴化后逐漸成熟,外觀顏色由深褐色轉變為淺棕黃色,鏡檢絲狀菌消失,只有少量的原生動物,SVI 為0.55~0.80 mL/g.MLVSS/MLSS為0.55~0.65,絮凝 體顆粒細小緊密,無機成分多。結果表明,馴化污泥 具有良好的有機物吸附和氧化能力,其COD去除率 比未馴化污泥顯著提高(達90%以上),而未馴化污 泥則出現明顯中毒現象。 祝貴兵等0 采用傳統推流式活性污泥法進行低 溫環境下生物處理混有沖廁海水的污水中試。結果 表明,在海水比例為30%、5-9℃低溫條件下,系統 對COD仍有較高的去除率,出水COD為50 mg/L 左右。低溫對硝化菌生長具有抑制作用,海水明顯 地抑制亞硝酸鹽至硝酸鹽的轉變,造成亞硝酸鹽的 積累,實現了短程硝化。
M.F.Hamoda等研究表明,高鹽環境并未抑 制微生物生長,相反促進一些嗜鹽細菌的生長,使反 應微生物濃度增加。降低了有機負荷,提高了污泥的 絮凝性,含鹽量分別為0、10、30 g/L活性污泥系統 的TOG去除率分別達到96.3%、98.9%、99.2%。
1.2 SBR法
孫曉杰等利用SBR研究了海水對城市污水處理系統中短程硝化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在較高游離氨情況下,生活污水中不含海水時,亞硝酸積累 率基本上為零,未出現短程硝化;當海水比例為30%時可以實現短程硝化,而且氨氮的平均去除率為88.53%,其亞硝酸積累率為81.57%。說明NaCl對亞硝酸積累有一定影響,采用SBR法處理海水沖 廁污水是可行的。王志霞等研究了SBR法對含海水城市污水的 脫氮除磷效果,當鹽質量濃度<10 500mg/L ,MISS為 2 100 mg/L,
詳細內容請查看附件部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301111420304368.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