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在渤海全域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摘要: 介紹了渤海環境污染狀況, 初步闡述構建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渤海環境質量檢測體系。
關鍵詞: 渤海; 物聯網; 環境質量
渤海位于北緯37.07~ 41.0、東經117.35~121.10, 海域面積77000 km2 , 全海域處于北溫帶, 遼河、灤河、海河、黃河等河流匯入其中, 又有日本暖流分支流入, 海底平坦, 餌料豐富, 盛產對蝦、蟹等經濟水產品, 是我國重要的大型海洋水產養殖基地。近年來渤海水體污染日益嚴重, 海洋經濟生物生存環境遭到破壞, 漁業資源趨于衰竭。物聯網技術的提出和發展為遏制污染物排放、實時渤海域環境質量監測、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赤潮爆發預警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1 渤海環境質量狀況及環境問題
1.1 渤海環境質量狀況
渤海環境質量不容樂觀, 全海域遭受污染的面積呈連年上升趨勢, 富營養化指數高達4.4。
環境生態承載能力下降, 漁獲物出現品質降低、個體小型化、幼齡性成熟等現象。赤潮災害頻發,以河北省為例, 1989 至2007 年間共發生赤潮40多次, 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此外有毒赤潮呈現增多態勢。
1.2 渤海環境污染原因
環渤海地區是我國經濟相對發達地區, 主要陸源排放口有105 個, 入海河流40 余條, 排入渤海的陸源污水和主要污染物分別占全國排海污染物總量的32% 和47.7%。渤海屬內海, 水體主要通過渤海海峽與外海進行交換, 每5 年才能循環交換一次, 自凈能力差, 污染物無法在短時間內稀釋擴散, 水體中有毒有害物質含量不斷提高。
詳細內容請查看附件部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301291331298513.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