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市污水處理廠紫外線消毒系統設計
摘 要 臨安市污水處理工程設計總規模為6萬m3,d。一期建成2萬m3,d處理能力,二期4萬m3于2005年2月完成建設。介紹了紫外線消毒技術的原理、主要特點,并與其它消毒方法進行比較.如何確定設計參數、計算紫外劑量、選擇消毒裝置、系統尺寸計算和進行消毒渠道設計,還展望了該技術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 紫外線消毒 糞大腸菌群 比較 原理 特點 設計參數 紫外線劑量 系數 渠道
1.工程概況
臨安市污水處理工程于1999年8月開工建設. 總規模為6萬m³/d,廠區總占地面積75250㎡,采用具有一定脫氮除磷效果的三溝式氧化溝工藝。
一期建設規模為2萬m³/d,建成于2001年1月;二期工程規模為4萬m³/d。占地面積27250㎡,于 2005年2月建成投產.經試運行其處理效果良好。滿足設計確定的排放標準。
根據2003年7月1日起實施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要求,臨安市污水處理廠出水執行一級B標準.其處理后出水的糞大腸菌群必須達到10000個/L。按常規,二級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尾水中糞大腸菌群數一般都在105~109個/L左右.所以必須采用消毒才能達到排放標準要求。
2消毒處理系統確定
消毒的目的是消滅或滅活致病細菌和其它致病微生物。目前常見的消毒處理方式有兩大類:化學消毒方法主要有液氯、二氧化氯、漂白粉、臭氧消 毒等,物理消毒方法主要有紫外線消毒。
上述消毒方式是在各時期隨著科技發展和使用 要求逐步形成的。各有優缺點。加氯消毒作為有效的消毒方式。在歷史上為保護人類生命健康做出過 巨大貢獻,目前仍是大多數水廠、污水廠使用的傳統消毒方法。但是。加氯消毒工藝中的余氯對受納 水體中的魚類等生物具有毒性.可導致其大量死 亡,同時在與水中有機物發生復雜反應后會產生三鹵甲烷等致癌、致基因畸變的消毒副產物,此外,較高的運行費用和儲存管理費用以及安全生產和風險管理也使加氯消毒存在諸多問題。當化學消毒劑 從最早的液氯。
發展到氯胺、二氧化氯和臭氧,但 化學消毒劑作為理想的安全消毒劑是不成功的。另一方面.經過80年的研究與應用,特別是通過最 近UV對賈第蟲、隱孢子卵囊的滅活證明,物理消 毒方法紫外線消毒已發展成為在飲用、污水、回用 水及工業用水的最安全、最環保的消毒技術,而且 已經將應用技術轉化為方便使用的成套處理設備。
詳細內容請查看附件部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303011201413851.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