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治理起到生態作用
摘 要:通過對廣西當地石漠化的概括介紹,分析了石漠化治理過程對生態產生的作用,主要是加快農村生態新能源建設、退耕還林(草)有序開展、林地保護得以加強、完善了生態環境保護機制。
關鍵詞:石漠化;治理;生態保護;生態作用
廣西是全國山多田少的省份之一。據統計,海拔800m以上的中山占總面積的23.5% ,海拔400~800m的低山占15.9% ,海拔200~400m的丘陵占28.9% ,海拔200m以下的臺地占6.3% ,平地占23.4%,水面占2%。其中石山占土地面積的18.4%。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與沙漠化同為土地劣化演變的極端形式,是由于氣候變異和人為活動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石漠化是喀斯特山區一種土壤資源的嚴重災變,石漠化下,受人為活動干擾和破壞,植被喪失,造成土壤嚴重侵蝕,基巖大面積裸露,地表一旦露頭,不僅治理投資大,而且收效甚微,因而被學術界稱為“土地癌癥”。
開展自然環境保護,治理石漠化,是廣西民族石山區發展地方經濟,建設新農村的首要之舉,也是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質條件。石漠化治理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和對策,諸如加強宣傳,加大投入,退耕還林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石漠化治理的過程中也給生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一、石漠化治理加快農村生態新能源建設
隨著人口的增加,能源短缺,人們向森林索取了更多的燃料,形成了亂砍濫伐的現象,嚴重破壞了森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發,導致了山區石漠化不斷擴張。因此,我們必須要從農村能源人手,加快農村生態新能源建設工程,遏制不斷惡化的自然環境。在這方面,廣西的沼氣建設是一條成功的經驗。如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是一個不沿海、不沿邊,沒有鐵路的民族石山區,全縣轄3鎮6鄉,總人口27.8萬,農戶6.13萬戶,土地面積149km3,其中耕地28.5萬畝,林地227.55萬畝,山區占總面積的79.24 。20世紀80年代初期,由于農村能源短缺,恭城森林砍伐量大于生長量8萬多m3,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發,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環境惡劣,嚴重制約了該縣經濟的發展。
為保護森林資源和改善生態環境,該縣從1983年冬開始抓沼氣建設,并開展沼氣綜合利用,走出了一條以沼氣建設為紐帶與種養相結合,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被譽為“三位一體”生態農業恭城模式。這些農村能源設施的正常運轉每年可開發和節約能源765萬t標準煤、薪柴1 340萬t,相當于保護森林面積1676萬畝,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約56億元。273.71萬座沼氣池投入使用,每年可為273.71萬農戶提供優質沼氣燃料11億m3,相當于節約薪柴547萬噸,保護有林地面積46萬hm2。
二、石漠化治理使得退耕還林(草)有序開展,林地保護得以加強
國家在西部大開發中,給予退耕還林相關優惠政策。必須堅持“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先易后難,先行試點,穩步推進”的原則,有計劃,分步驟地進。有計劃地全面進行封山育林,嚴禁上山亂砍濫伐,這樣,輕度水土流失石山地區在3~5年內林草就會很快生長起來;中度水土流失石山地區在8~10年內林草也可以生長起來 與此同時,要開展退耕還林工作,把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坡耕地逐步退耕,種林種果種草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森林資源的保護與擴大,積極開展退耕還林還草。
在石山區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使石山區的群眾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調動石山區群眾積極造林,從而有效地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增加森林覆蓋率,達到保持水土,治理石漠化的目的。在石山造林綠化科研方面,尤其是石漠化治理生物工程研究方面尚待加大投入力度, 提供石漠化治理工程建設科技支撐,提高科技含量,確保治理成效。
三、石漠化治理完善了生態環境保護機制
完善環境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環境監管體制。地方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環境質量負責,監督下一級人民政府的環保工作和重點單位的環境行為,并建立相應的環保監管機制,加強環保機構建設、落實職能、編制和經費。建立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實行職業資格管理。各地各部門在制定發展規劃時,要充分考慮到近期與長遠利益的關系,要對發展規劃進行細致的研究和科學的論證,以求實效。
同時,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牢固樹立“青山綠水就是政績”的觀念,堅決摒棄“要產值不要效益,要效益不要代價”的思想和做法,踏踏實實抓發展、謀事業。要對現行干部的政績考核辦法進行改革,考核干部政績時既要看“門面”又要看“后院”,既要看眼前也要看長遠,既要看現時的發展,也要看可持續發展。
總之,石漠化治理是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環節,對生態環境的建設的貢獻重大,為此,需要廣大群眾一起齊心協力建設和保護好石山地區森林資源,再造秀美山川。
參考文獻
[1] 陳華.治理石漠化.廣西日報,2006-04-06.
[2] 廖勝鳳.石漠化治理和生態保護的策略.中國林業,2009(5):58.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