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環境污染的問題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摘 要: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城市化帶來的一系列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已影響到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并持續引發一系列社會安定問題。對城市環境污染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分析我國城市環境污染的現狀及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有效防治城市環境污染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城市環境污染;原因分析;大氣污染;水污染
城市環境污染問題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十分緊密,涉及到社會管理的各個方面。近年來,我國各地在加快城市環境建設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城市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仍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由此引發大量的社會問題。
1 我國城市環境面臨的主要污染問題
1.1 城市空氣污染
世界衛生組織對全世界53個國家272個城市大氣進行了測定,中國的北京、蘭州等8個城市在全球lO大污染城市中榜上有名。因城市大氣環境污染而引發的各類投訴不斷上升。2008年1至8月份僅北京市反映大氣污染的投訴就有9051件,占北京投訴總量的63%。我國城市大氣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每年全國因城市大氣污染導致的超額死亡達17.8萬人。煤氣燃燒污染、工業廢氣、工地揚塵、機動車尾氣已成為主要污染源,城市大氣污染60%。70%源于機動車尾氣排放。
1.2 城市污水污染
我國城市污水排放量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水平,嚴重污染城市水體。據統計,近幾年全國污水排放量超400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近200億噸,生活污水排放量超過200億噸。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是造成城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水污染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引發了多種疾病,加劇了水資源短缺。據監察部統計,近幾年全國每年水污染事故都在1600起以上,群眾上訪達2000余人次。
1.3 城市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是我國除大氣污染、水污染之外的第三大環境公害。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國有4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中。調查證明,地區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貝,該區域高血壓發病率就增加3%。目前,我國多數城市處于中等噪聲污染水平,全國209個省控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處在43.6~66.6分貝之間。城市噪聲污染投訴在各類環境污染投訴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1.4 城市固體垃圾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問題已成為全球城市建設和人類生活最嚴重的公害之一。據專家統計,中國的668個城市,2/3都在垃圾環帶的包圍中。現在城市居民的生活習慣已由“節約型”向“拋棄型”轉變,垃圾的產量越來越大,并以每年 8-10%的速度增長,超過世界平均增長速度。
2 造成城市環境污染問題的主要原因
2.1 城市人口迅速膨脹,公共基礎設施薄弱
許多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如供熱、煤氣、排水、城市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設施和公共綠地等,遠遠跟不上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需要,一些應用常規技術就能很容易解決的環境問題,如煙塵、污水、垃圾等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2.2 城市缺少周密而有預見性的總體規劃
由于沒有周密的城市總體發展規劃,致使城市功能分區混亂,或沒有很好執行城市總體規劃有關的各種功能區和工業合理布局規劃,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環境污染問題。如有些城市的工業區建設在城市常年主導風向的上側,使城市受到工業廢氣的嚴重污染。大多數城市由于歷史原因,工廠與居民區混雜,彼此穿插,使城市居民經常處在工業污染物的影響之下。工業廢氣排放時造成我國城市大氣質量普遍較差的主要原因。固體廢棄物污染在大城市越來越突出,這種污染一主要與煤的開發和使用有關。
2.3 技術水平低,能源消耗嚴重
企業技術水平相對落后,技術改造嚴重不足,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的現象。我國能源利用率低,單位產值能耗大。歐盟的能源利用率為40%,美國為51%,日本為58%,我國只有30%。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能耗,按億美元產值消耗的標準煤(萬噸)計算,日本為4.35,德國為4.86,英國為7.31,美國為10.69,我國為21.11.有效利用率的低下,使得許多應該回收利用和循環使用的大量廢棄物排入環境,這既浪費了能源,又污染了環境。
3 我國城市環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要從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整體功能出發,運用綜合的對策、措施來整治、保護和塑造城市環境,以達到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
3.1 大力建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
城市環境污染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環境基礎設施落后,跟不上城市發展的步伐。因此,要按照環境建設城市環境與城市建設同步發展的原則,積極建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大力推行污染集中控制設措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尤其要加快完善排水管網,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發展城市煤氣化和集中供熱。改進道路交通,建設垃圾處理設施,不斷提高城市環境保護的能力。同時,還要大力植樹種草,提高綠化覆蓋率,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自然凈化能力。
3.2 針對相應的污染性質,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
(1)提高城市清潔能源比例,改善能源結構,大中城市要建設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在人口稠密的市區逐步取消直接燃用原煤。促進西氣東輸沿線城市積極利用天然氣。加快城市供熱、供氣能力建設。禁止在城市的近郊區內新建燃煤電廠和其它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的企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鼓勵開發和使用清潔燃料車輛,逐步提高并嚴格執行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大中城市以及城市群地區要綜合控制城市大氣污染物的相互影響。按照生態要求進行綠化、美化 、硬化,加強建筑施工及道路運輸環境管理,有效控制城市揚塵。建立城市空氣質量日報和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預報制度。
(2)所有城市都要制定改善水質的計劃,重點保護城市飲用水源。一般城市要建立水源地水質旬報制度,環保重點城市要實施生活飲用水源水環境質量報告制度。采用截污、治污、清淤、保證城市河湖用水、加快水體交換、維護城市濕地等措施,使城市地表水按功能達標。綜合運用價格、行政、科技和工程措施,推行城市節水、污水處理及其資源化,創建節水型城市。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量,嚴禁超采地下水。
(3)加強對建筑施工、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噪聲的監督管理。限制機動車、火車市區鳴笛,對造成敏感建筑物聲環境超標的交通重負荷路段,采取降噪
措施,控制交通噪聲污染。
(4)加快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綜合利用、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等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儲運和處理系統,在優先實施垃圾、固體廢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基礎上,推行垃圾無害化與危險廢棄物集中安全處置。建立廢舊電池回收處理體系。一般城市的醫療廢物必須全部實現安全處置,鼓勵醫療廢物集中處置。
3.3 加強宣傳,提高公民環保意識。
全民發動,提高公民環境意識,養成環保生活行為和經營行為。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大眾媒體,制作主題欄目,播放環境和交通專門節目,罰劣揚善,培養公民“環保人”和“現代都市人”形象。要充分將群眾發動起來,造就聲勢,形成氛圍,可以組織城市綠色志愿者隊伍,上街入戶宣傳,形成規模和制度。從我做起,規勸他人,養成環保生活行為和經營行為。真正形成全社會講衛生光榮、破壞環境可恥的風氣。
參考文獻:
[1]蔡寧.影響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經濟根源[J].環境導報,1996(5).
[2]李西建.城市環境污染的根源及治理措施[J].西安工程學院學報,2004(3).
[3]闞海東,黃薇,陳秉衡.中國城市大氣污染和健康影響研究的回顧和展望[J].環境與健康展望,2008,(3).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