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錳酸鉀-粉末活性炭聯用組合工藝在凈水處理中的應用
摘要:通過對高錳酸鉀-粉末活性炭聯用組合工藝生產性 應用 的評述,表明該工藝對微污染水的除色、除味、降低出水濁度、節約礬耗效果明顯,對老水廠而言,不失為一種簡便易行、 經濟 有效的去污染手段。
關鍵詞:高錳酸鉀 粉末活性炭 聯用組合工藝 凈水處理
0 前言
嘉興市南門水廠緊靠老城區,原水取自長水塘,屬京杭運河嘉興段水系。近年來隨著市域的擴大和經濟 發展 ,三廢治理相對滯后,水廠原水水質日益惡化。每到清明、梅雨、臺風季節,水體倒流頻繁,城市生活污水、 工業 廢水長期滯留取水口,嚴重 影響 水源水質,致使常規凈水工藝流程難以取得理想的凈水效果。最具代表性的是1997年6月初至7月底水源倒流期間,矛盾尤為突出,出水水質色度、嗅味超標,引起用戶反感,具體水質指標見表1。
表1 1997年6~7月南門原水及供水水質
項目 |
原水 |
出廠水 |
||
濁度 |
(NTU) |
|
|
2.5
0.5 1.96
|
CODMn |
(mg/L) |
最大
最小 平均
|
|
|
NH3-N |
(mg/L) |
最大
最小 平均
|
|
2.0
0.4 1.0
|
色度 |
(度) |
最大
最小 平均
|
泛黑
32 40
|
35
5 20
|
嗅味 |
|
最大
最小 平均
|
異嗅
V
|
異味
III IV
|
因此,1998年通過調查 研究 ,結合南門水廠的工藝現狀和水源特點,確立采用高錳酸鉀預處理,濾前投加粉末活性炭聯用組合工藝,使之與常規凈水工藝流程相結合,取得了較好的凈水效果。
1 高錳酸鉀-粉末活性炭聯用組合工藝
1.1 生產工藝流程
南門水廠二期工程建于80年代初,生產規模為日供水5萬m3,由2組各2.5萬m3/d凈水處理工藝組成,為岸邊式取水方式。原水經一泵房、靜態混合至反應池時間較短,其后折板反應時間為10~15min,迷宮式沉淀池停留時間為20min,快濾池采用0.8~1.2mm均質濾料,濾層厚度70cm,濾速為8m/h,反沖洗周期為22~24h,混凝劑采用蘇州硫酸鋁廠生產的精制硫酸鋁。投加高錳酸鉀-粉末活性炭期間,取消預加氯。其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高錳酸鉀作為強氧化劑,降解有機物,抑制藻類生長,隨著投加量的增加和接觸時間的延長,效果較理想。粉末活性炭對水中的小分子有機物(分子量<3000)有很好的吸附作用,有利于凈水過程中去色、味。兩者組合同時用于常規凈水工藝流程,使之協同作用,效果更為顯著。結合南門水廠工藝狀況,經多次實地試驗測定,確立高錳酸鉀投加點為反應池進口處,粉末活性炭投加點為沉淀出水集水槽,即濾前。對此,在強化水質監測及觀察運行參數的基礎上,求得南門水廠水源投加高錳酸鉀的直接作用時間為30~35min,粉末活性炭的蓄積時間為22~24h。
1.2 高錳酸鉀、粉末活性炭的選型及投加量
(1)高錳酸鉀:選用濟南司普潤化工有限公司產品,為國標一級,含量99.3%。據水樣試驗,按反應時間30~35min計,考慮高錳酸鉀可能對后續工藝的影響,最佳投加量為0.25~ 0.40mg/L。
(2)粉末活性炭:就現有工藝而言,濾前投加粉末活性炭,可最大限度降低高錳酸鉀的負面影響,消除與混凝之間的競爭,但同時導致粉末活性炭接觸時間偏短(現場測試為5~8min ),且選型不當極易穿透濾層。因此,依據濾料粒徑及相應水質狀況,選用了河南新鄉活性炭廠生產的煤質粉末活性炭。其相應技術指數:篩目為120~150目,碘值≥800 mg/L,亞甲蘭值≥7~8,比表面積800~1200m2/g。
投加方式為濕法壓力投加,經小樣試驗表明,在CODMn10mg/L左右時,投加量以20m g/L為宜。
1.3 投加注意事項
1.3.1 合理選用混凝劑由于高錳酸鉀與混凝劑投加點相距極短,因此可以認為是同時投加。據小樣試驗表明,與聚合氯化鋁同時投加時,相應的去色、味,混凝效果反而下降,初步 分析 為聚合氯化鋁被高錳酸鉀降價所致。據平行試驗表明,用硫酸鋁混凝劑,效果相對較佳。由此認為,兩者同時投加,選用低分子混凝劑為宜,其相應機理有待進一步探索。
1.3.2 取消預加氯據小樣試驗表明,預加氯對高錳酸鉀無明顯影響,但因南門水廠預加氯極易造成沉淀池出水有殘余氯存在,從而影響粉末活性炭吸附效果。再者,水源污染期間,原水常有揮發酚檢出,取消預加氯,使之不再形成嗅味更為強烈的氯酚。
2 運行效果
自1998年4月25日至8月15日,南門水廠采用高錳酸鉀預處理與濾前粉末活性炭聯用投加工藝,期間原水水質為:水溫18.5~28.5℃,濁度118~584NTU,色度25~45度,氨氮2.50 ~0.75mg/L,CODMn10.87~5.11mg/L。混凝劑采用蘇州產精制硫酸鋁,投加量為20~35mg/L,高錳酸鉀投加量為0.25~0.40mg/L,粉末活性炭為20mg/L。對原水中有害污染物濃度的去除情況分述如下。
2.1 對氨氮的去除
如圖2所示,與常規工藝流程相比,投加高錳酸鉀后沉淀池出水氨氮去除率反而下降(9.6 %),濾后水去除率略有上升(4.2%)。兩種工藝均能保持較小的出水氨氮絕對值(<0.02~0 .25mg/L)。加入高錳酸鉀后,沉淀水氨氮去除率下降,是部分分子量較大的有機物被高錳酸鉀分解為氨氮所致。
圖2 氨氮去除率
圖3 CODMn去除率
2.2 對CODMn的去除
如圖3所示,以硫酸鋁作混凝劑時,采用高錳酸鉀*.粉末活性炭聯用組合工藝,對CODMn 去除率明顯高于常規凈水工藝。但據混凝平行試驗表明,如采用聚合鋁作混凝劑,混凝沉淀后,CODMn去除率達40%左右。
2.3 對色度的去除
如圖4所示,對色度的去除,高錳酸鉀-粉末活性炭投加工藝明顯優于傳統凈水工藝。就南門水廠而言,傳統凈水工藝對色度的去除主要依靠混凝沉淀,而采用高錳酸鉀-粉末活性炭聯用組合工藝后,雖經混凝沉淀色度去除率有所下降,但濾后水色度去除率突躍,據監測主要由以下兩部分構成:
圖4 色度去除率
(1)粉末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活性炭對分子量較小的有機物有良好的吸附能力,而高錳酸鉀的預處理,降解有機物使這一能力得以更大的發揮,從而提高了濾池的去色能力。
(2)是對鐵、錳的高效去除,而鐵、錳是形成出水色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圖5 鐵、錳去除率
從圖5可看出,常規的凈水工藝流程對二價錳的去除甚微。而在投加高錳酸鉀*.粉末活性炭一星期后,濾砂表面微黑,形成了錳砂接觸層,從而有效地去除了鐵、錳,使濾池的去色能力提高。同理,從圖5還可以說明,投加高錳酸鉀后,由于沉淀池二價錳上升,從而致使去色率低于常規工藝流程。經上述處理后,出廠水色度小于10度。
2.4 對嗅味的去除
用高錳酸鉀取代預加氯后,沉淀池上異味明顯降低,以粉末活性炭吸附、濾池過濾后,出水無異味,去嗅效果良好,能確保Ⅱ級。據同期監測資料表明,粉末活性炭對揮發酚的去除率接近100%。
2.5 對濁度的去除
加入高錳酸鉀后,反應池出口處的礬花由絮狀變為片狀,泥水分離更為清晰。據同期攪拌試驗表明,保持相同的沉淀出水濁度(3~8NTU),可節約硫酸鋁1/3。投加高錳酸鉀*.粉末活性炭后,濾池的截污能力上升了23.3%(濾池去濁率由67.6%上升為90.9%)。這說明,投入高錳酸鉀,通過氧化分解有機物,改變了膠體顆粒表面特性,從而使其更易脫穩;形成的余濁,在粉末活性炭的協同作用下,更易被濾池截留。出水濁度由1.5NTU左右降至0.8NTU左右。而濁度的降低,不僅提高了后續工藝加氯消毒效果,降低了加氯量,而且對水的色度、嗅味的去除,有機物總量的降低,均有較好作用。
2.6 對UV254的去除
南門水廠原水的UV254值為0.3~0.6,加入KMnO4后,沉淀出水UV254值比常規工藝下降了27.8%,在此基礎上,濾前投加粉末活性炭,濾后水UV254值比常規工藝下降了26.4%,出廠水UV254<0.1。這是常規工藝所難以達到的。
3 有待進一步探索的幾個 問題
(1)KMnO4投加量與粉末活性炭吸附之間的協調關系。雖經小樣試驗表明同時投加高錳酸鉀0.5mg/L和20mg/L粉末活性炭,兩者相互無明顯負面 影響 ,但實際操作中我們仍以適當降低高錳酸鉀投加量,從而降低其對粉末活性炭的負面影響為指導思想,但因受試驗手段及時間限制,在具體實踐中未找到最佳結合點。
(2)因受工藝條件限制,投加點難以變更。如引水距離較遠,則在取水口投加高錳酸鉀不僅可延長高錳酸鉀反應時間,增加高錳酸鉀投加量,且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點可進一步探索。
(3)1998年生產運行期間,南門水廠的原水水質優于1997年同期,因此這一聯用組合工藝的最大抗污染負荷能力還需進一步驗證。
4 結語
生產運行表明,就南門水廠原水水質而言,采用高錳酸鉀預處理、濾前投加粉末活性炭聯用組合工藝與常規凈水流程相結合,對降解有機物,提高去嗅、色能力,效果明顯。同時這一組合工藝,對濁度的降低、礬耗的節約也較顯著。
因此對一些老水廠來說,在微污染水源水處理中采用高錳酸鉀*.粉末活性炭聯用組合工藝確是一種 經濟 有效的手段。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