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小城鎮居民用水水量水質調查研究
摘要:通過對位于蘇南蘇北的兩個小城鎮居民用水及地方水源水質進行調查,了解到小城鎮供水的現狀、不足之處、市民節水意識及當地水源水質狀況。.城鎮供水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居民對水價、供水存在較大異議,地方水源的污染已非常嚴重,大部分居民具有水資源憂患意識和節水意識。為此,本文還提出了保護水源、節約用水、推動污水資源化的一些策略和措施。
關鍵詞:居民用水 水量水質調查 研究
1 緒論
1.1 問題 的提出背景
我國是水資源短缺非常嚴重的國家,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到本世紀中葉,我國人口將達到16億的上限,隨著全球氣候的變遷趨勢屆時人均水資源量將降到1700m3的缺水警戒線,形勢更加嚴峻。
目前 ,我國城市缺水問題尤為突出。全國666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缺水,10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由于水污染控制的相對滯后,受污染的水體逐年增加,全國90%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50%的城鎮水源不符合飲用水標準,40%的水源已不能飲用。日趨嚴重的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給許多居民生產生活用水帶來了嚴重的負面 影響 ,城市用水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嚴重已經成為制約城市可持續 發展 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鄉村城鎮化是世界的總趨勢,也是我國 社會 經濟 發展的必然趨勢。小城鎮的健康發展對于我國農業 現代 化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鄉村城鎮化的過程中, 農村 經濟體制改革和鄉鎮 工業 的興起,加快了小城鎮的繁榮和壯大,而城鎮供水是城鎮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國家經濟建設、社會文明進步、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無法替代的物質基礎,是各級鎮府重點扶植和發展的優質產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城鎮供水事業發展更為迅速,已進入“大發展、大提高”的階段。但是由于人們片面地不協調地追求社會經濟發展,違背 自然 規律 ,致使城鎮環境尤其水環境受到影響被破壞,影響人的生存和發展,形勢令人擔憂,保護小城鎮水環境是目前的一個非常重大和十分緊迫的任務。
1.2 國內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我國城鎮供水事業迅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城市供水的供求矛盾,但是要穩定地向城鎮供應質優量足的用水,從總體而言,其保證率是很低的。第一,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加劇了水源危機;第二,城市管網建設上還很薄弱,管網材質差,城鎮近40萬km管道,有1/3超過了使用年限,急需更新改造;第三,全國廣大鄉鎮和村鎮的供水普及率低,而且大多數水質不符合生活飲用水質標準。故城鎮供水事業今后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治理水污染,確保城市優質供水。在管理上強化節約用水,實行計劃用水管理;采取階梯式水價制度,以經濟杠桿作用促經節約用水。
國務院辦公廳最近發出關于開展資源節約活動,要求2004年至2006年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資源節約活動,全面推進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工作。通知特別指出,資源節約活動的目標是,經過三年努力,萬元國內生產總值取水量下降10%,水的重復利用率提高5個百分點,要推廣 應用 先進高效的節水設備和器具,加快北方缺水城市節水工程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加大 企業 節水技術改造力度,推進城市節約用水。
1.3 調查 內容 和目標
1.3.1 主要調查內容
1)小城鎮居民生活用水情況、節水意識及對水價的承受能力;
2)小城鎮水資源及水環境現狀,居民使用城市水源或自備水源情況;
3)小城鎮居民用戶對當地供水狀況的意見和建議。
1.3.2 調查目標
了解掌握小城鎮水資源及水環境現狀、市民節水意識、節水與水價現狀,促使公眾的水資源憂患意識和節水意識,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并針對問題作出解釋,提出小城鎮水環境綜合整治的原則、實施措施、城鎮節水的對策及推動污水資源化實施的對策。
2 小城鎮生活用水水量及當地水源水質現狀的調查
2.1 調查地點及調查 方法
本次調查地點選在分別位于蘇南蘇北的兩個小城鎮。其一為鹽城市亭湖區的南洋鎮,該鎮地處蘇北沿海平原,是鹽城市東郊的衛星集鎮,面積130平方公里、人口4.1萬,主要工業有自應力管廠、曲軸廠磚瓦廠等,其2003年國民生產總值為2.4億元,人均GDP約為5853.66元。另一個為宜興市的大浦鎮,該鎮鎮位于宜興市區東郊,素有“太湖西岸第一港口”之美稱,該鎮總面積38平方公里,人口3.6萬。全鎮擁有工業企業114家 ,現有固定資產2.1億元,自有流動資金 1.15億元,初步形成了冶金 、機電、化工、輕工、紡織、建材、環保、紫砂工藝等較為齊全的工業門類 。2003年國民生產總值為6.5億元,人均GDP約為18055.56元。這兩個鎮人均GDP相差很大,其生活水平有很大差距,生活方式、習慣亦不同,從而造成用水量不同,因此具有可比性。
本次調查方法為挨家挨戶發放調查表及街頭隨機發放調查表的方法,在兩城鎮分別發放調查表100份,實際收回有效表數為南洋鎮85份,大浦鎮80份。
2.2 小城鎮居民生活用水量、用途調查結果及 分析
通過調查得到居民用水量、用途等相關數據,經整理匯總與表一、表二為:
表一 南洋鎮居民用水量、用途資料匯總
項目 |
戶數 |
占調查% |
|
人口 |
1口
|
1
|
1.18
|
2口
|
10
|
11.8
|
|
3口
|
35
|
41.17
|
|
4口
|
23
|
27.05
|
|
5口
|
13
|
15.29
|
|
>5口
|
3
|
3.53
|
|
取用水源 |
城市水源
|
84
|
98.82
|
自備水源
|
1
|
1.18
|
|
平均每月用水量 (m3/月) |
3
|
24
|
28.24
|
3~4
|
15
|
17.65
|
|
4~5
|
19
|
22.35
|
|
5~6
|
11
|
12.94
|
|
6~7
|
6
|
7.06
|
|
>7
|
9
|
10.59
|
|
自來水主要用途 |
正常日常使用
|
85
|
100
|
熱水器
|
41
|
48.24
|
|
洗衣機
|
42
|
49.41
|
|
沖洗廁所
|
33
|
38.82
|
表二 大浦鎮居民用水量、用途資料匯總
項目 |
戶數 |
占調查% |
|
人口 |
1口
|
1
|
1.25
|
2口
|
10
|
12.5
|
|
3口
|
37
|
46.25
|
|
4口
|
28
|
35.0
|
|
5口
|
3
|
3.75
|
|
>5口
|
1
|
1.25
|
|
取用水源 |
城市水源
|
80
|
100
|
自備水源
|
0
|
0
|
|
平均每月用水量 (m3/月) |
3
|
4
|
5.0
|
3~4
|
9
|
11.25
|
|
4~5
|
13
|
16.25
|
|
5~6
|
23
|
28.75
|
|
6~7
|
22
|
27.5
|
|
>7
|
9
|
11.25
|
|
自來水主要用途 |
正常日常使用
|
80
|
100
|
熱水器
|
59
|
73.75
|
|
洗衣機
|
43
|
53.75
|
|
沖洗廁所
|
46
|
57.5
|
表一中顯示平均每月用水量為3m3的用戶較多,這主要是由于當地供水部門規定每月用水量不足3m3時均以3m3計費。
由表一、二知南洋鎮月平均用水量主要集中在3~6 m3范圍內,而大浦鎮則主要集中在5~7 m3范圍內,明顯比南洋鎮要高出2 m3/月。這主要因為大浦鎮經濟水平比南洋鎮要高許多,其生活水平相應的也要高,從表中熱水器及洗衣機的使用情況可以得出該結論。
根據每戶人口數、平均每月用水量 計算 出每人每天平均用水量,統計結果見表三、四。
表三 南洋鎮每人每天平均用水量
每人每天平均用水量 L/人·d
|
占調查%
|
<30
|
3.57
|
30~40
|
26.19
|
40~50
|
25
|
50~60
|
32.14
|
60~70
|
8.34
|
>70
|
4.76
|
表四 大浦鎮每人每天平均用水量
每人每天平均用水量 L/人·d
|
占調查%
|
<30
|
2.14
|
30~40
|
11.85
|
40~50
|
16.73
|
50~60
|
25.36
|
60~70
|
35.14
|
>70
|
8.78
|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南洋鎮有86.9%的家庭平均用水低于 60 L/人·d,在大浦鎮有56.34%的家庭平均用水低于該用水量,而這個用水量遠低于《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I15-88/97年版)對普通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規定的定額。造成這兩個城鎮用水量懸殊的原因主要為,南洋鎮地處蘇北地區,經濟欠發達,大部分家庭靠農業為生,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高,居民生活遠達不到小康水平。而從整體來看,小城鎮的用水量要低于城市的用水量,這是由于在城鎮有不少家庭仍使用河水,且有半數的家庭不使用沖洗式廁所,這些相對于城市居民節省了不少的用水。
2.3 小城鎮地方水源水質狀況調查
這次我們對居民使用河水情況及居民對當地河水水質做了詳細的調查,統計數據見下表。
表五 南洋鎮地方河流水質情況
項目
|
居民使用河水情況
|
居民對當地河水水質的評價
|
|||||
經常使用
|
偶爾使用
|
從不使用
|
較好
|
一般
|
較差
|
很差
|
|
戶數
|
1
|
25
|
59
|
2
|
15
|
42
|
26
|
占調查%
|
5.85
|
29.41
|
70.24
|
2.35
|
17.65
|
49.41
|
30.59
|
表六 大浦鎮地方河流水質情況
項目
|
居民使用河水情況
|
居民對當地河水水質的評價
|
|||||
經常使用
|
偶爾使用
|
從不使用
|
較好
|
一般
|
較差
|
很差
|
|
戶數
|
13
|
38
|
29
|
3
|
35
|
32
|
11
|
占調查%
|
16.25
|
47.50
|
36.25
|
3.75
|
43.75
|
40.0
|
13.75
|
從表五、六數據可以得出這兩個城鎮當地唯一水源——河流的污染已經相當嚴重,已遠不能滿足家庭用水對水質的要求,其再也不可能再作為城市水源的共存水源。而南洋鎮的污染要比大浦鎮的污染更為嚴重。引起該種現象的原因主要為,在城鎮,各戶居住分散,沒有統一的排水收集設施,各家庭生活污廢水均為直接排入當地河流中,致使河流水質變差,引起負營養化,水藻滋生,河水變臭,魚蝦絕跡。
2.4 用戶對當地供水狀況的意見和建議的調查
在調查中有不少家庭提出建議相關部門大力倡導公眾節水、保護身邊的水源、提出方案改變河水水質,并希望相關部門出臺一些獎懲措施,以便大家能更好地投入到環保中去。這說明我們的居民朋友已有很強的節水意識及水資源的憂患意識。另外,在南洋鎮地水價為2.1元/m3,大浦鎮地水價為2.0元/m3,但有30%左右的家庭不能承受該價格,他們提出希望供水部門能夠下調水價。再次,有20%左右的家庭對當地供水水質不滿意,他們認為自來水中漂白粉味道過重,希望得到解決。
3 結論
通過這次調查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由于 經濟 欠發達,生活水平不高,在小城鎮,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僅為 50 L左右,遠低于規范中規定的普通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額。
2) 地方經濟水平與生活水平、用水量有一定關聯,經濟發達,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用水量相應增加。
3)由于沒有完善的排水收集設施,沒有必要的污水處理系統,小城鎮當地的河流水質已經很差,污染相當嚴重,已沒有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
4)部分居民已意識到污染的嚴重性、節水的必要性。另外有部分居民對水質、水價持有異議。
根據以上調查結論可知小城鎮的水環境 問題 已很突出,需要對其進行綜合整治,提出合理的節水對策,地方水源保護措施及實施污水資源化策略。
4 城鎮水環境改變的方案策略
4.1 小城鎮水環境綜合整治的原則、實施措施
對小城鎮水環境進行綜合整治需遵守以下原則:(1)領導高度重視,由鎮長負責,政府統一組織和協調,逐級實行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2)全面管理與重點整治相結合,逐步實施整治措施;(3)經濟建設、城鎮建設與環境建設同步 發展 ,經濟效益、 社會 效益和環境效益統一實現;(4)妥善處理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5)建立合理有效的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
對城鎮水環境綜合整治的實施措施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改善水資源利用方式,合理開發、利用小城鎮水資源,使資源消耗不對 自然 環境資源造成超負荷壓力。第二,結合經濟體制改革,調整不合理的 工業 布局和結構,通過行政手段及技術改造等措施對污染 企業 分別實行關、停、并、轉以及改革落后的工藝、設備,逐步實現廢水最少化和無害化。第三,結合小城鎮建設,搞好小城鎮的功能區劃,城鎮綠化,集中采暖和供熱,城鎮公共衛生設施建設以及污水與垃圾集中處理,逐步消除小城鎮環境污染的根源。同時,對已造成的環境污染與資源破壞,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之逐步恢復。
4.2 小城鎮地方水源地保護措施
(1) 改革傳統的水資源保護管理體制,加強管理機構職能建設。應按照“一龍管水,多龍治水”的管理體制,將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劃歸同一部門進行管理。建議成立“水污染防治委員會”,對河流治理進行統一的規劃與管理,提出關于水污染控制的規定及標準,進行各種水源及排污口的水質監測,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對有關政策與規劃組織實施檢查,使河流水質治理規劃 科學 、合理。同時,積極落實防治水污染的各項措施,一切經濟行為,都必須在確保水環境不被污染的前提下進行。
(2) 建立一整套 法律 法規,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基礎上結合個城鎮實際,制定“小城鎮地方水源地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具體操作文件,規定排放污染物必須在報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核準后,水污染防治委員會或環保部門方能審批;排污必須領取排污許可證;實行排污收費制度。
(3)提高全民族的水環境保護意識,依靠廣大群眾,自覺地保護和監督水環境,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 教育 活動,對重點河段、水源的水質狀況,定期進行監測與評價,并發布水質公告。
4.3 推動污水資源化實施的對策
(1) 提高社會意識
首先要建立起全社會對污水資源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政府部門來講,不僅要重視污水處理率,還要重視污水回用率,把這兩項指標看成是城市建設、城市環境治理的重要考核項目;對于廣大群眾,要通過加強宣傳,逐步排除過去那種污水只能排放、不能利用的錯誤認識,接受用水應該“高質高用、低質低用、各行其道、互為利惠”的思想,樹立起根據實際用途選擇用水的新觀念。這些都需要社會媒體和廣大環保工作者配合現有的污水資源化示范工程,開展一系列扎扎實實的科學宣傳和普及工作。
(2) 制定相關法規政策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國家政府的宏觀管理和行業管理的職能在不斷增強。國家應盡快把污水資源化寫入城市建設、環境保護、水資源開發和利用等相關法律法規中,為順利開展污水資源化工作提供可靠保證;同時,為了保障回用水的安全性,使市民對回用水質放心,還應成立相關的監測、管理、仲裁機構以及相應的運行機制、章程,使污水資源化早日走上產業化的道路。為了加快污水資源化的前進步伐,國家應針對相關部門和單位推出更多的、程度更大的鼓勵政策和優惠政策,拓寬市場、刺激需求,吸引地方單位廠家、包括外資企業自主開發或聯合開發。
(3) 拓寬融資渠道
建立多元化的污水資源化投資機制,地方財政、國家貸款、發行債券、排污收費是投資的主渠道;在有條件的地區,應積極創造招商引資或融資條件,例如采取“BOT、TOT” 等方式建設污水資源化工程。
(4) 制定合理水價機制
制定合理的水價是節水減排的重要措施。水價應以實際生產水所發生的各項費用總和及市場需求為依據。取水、排污都應繳費。我國 目前 的水價應改革。用戶用水量超額應按比例加價,可讓外資及私營企業參與水務市場管理,將運行維護責任權下放至用戶組,收取運行維護費用,實行水價季節性浮動價格政策,改革包費制,實行一戶一表等一系列措施可逐步推廣。
參考 文獻
[1] 孫守謀,燕灝.我國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 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4,17(1):19—21.
[2] 張杰,李碧清. 城市節制用水的 理論 與 方法 . 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3,16(4):1-3.
[3] 張宏偉,王亮. 污水資源化問題 分析 與對策. 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3,13(4):74-75.
[4] 肖紹雍.論城鎮供水事業發展形勢與展望.給水排水.2001,1.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