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廢水中試處理方法
印染廢水是國內外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該類廢水色度高、COD高、含多種有機物成分且生化性較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隨著近年來印染技術的不斷提高,PVA漿料、新型助劑等難生化降解有機物大量進入印染廢水中,給處理增加了難度。
江蘇某紡織印染公司為針織布生產及營銷商,集合針織、染色、印花及整理之綜合生產線,其排放的廢水成分復雜,其中包括退漿廢水、煮煉廢水、染色廢水、印花廢水及整理廢水等。該廠現有廢水處理站1座,處理能力為10000m3/d,該污水處理站建設多年,工藝相對落后,現有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圖1現有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經過對廢水處理站進行詳細調研后,發現該廢水處理站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印染廢水中含有大量的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纖維素(CMC)及各種助劑,可生化性很差、堿性強,生化段的處理效果不佳,COD去除率<50%,需要靠物化混凝工段大量投加藥劑,才能勉強維持出水達到紡織印染行業二級排放標準;其中江蘇省地方標準DB32/1072—2007要求COD≤100mg/L,BOD≤25mg/L,色度小于40度。
(2)該廠使用新型抗氧化助劑,廢水的可生化性不斷降低,生化工段的活性污泥活性較差。
(3)為保證出水COD、色度達到標準要求,混凝工段混凝絮凝藥劑投加量大,處理成本高,約為1.2元/m3廢水,同時產生大量的化學泥渣,且脫水困難,對這些化學污泥的處理較為困難,不僅處理成本高,同時還存在產生二次污染的可能。
(4)混凝工段在去除色度和SS的同時,大量COD也得到了脫除,但脫除COD時并沒有一定的選擇性,大量易降解的COD物質也被去除,導致進入后續生化的廢水可生化性差,處理難度較大。
(5)舊工藝對廢水色度處理效果較差,出水色度約為40~50倍,勉強達到出水標準。
(6)該地區對印染廢水進行了限量排放控制,嚴重制約了印染廠產品的產量,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筆者以該污水處理站調節池廢水為原水,進行了新工藝的中試實驗,為印染廢水處理工藝的新建和改造提供參考。
1中試規模及廢水水質
中試裝置設在廢水處理廠調節池旁,設計處理能力240m3/d;設計進水水質如表1所示。
表1中試裝置設計進出水主要水質參數
2中試工藝流程
2.1工藝流程
中試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圖2中試工藝流程
2.2工藝流程描述
廢水由自吸泵從調節池提升至隔油沉淀池,進行除油及除泥砂,之后自流進入水解酸化池,在兼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廢水中大量的染料、助劑等復雜有機大分子被分解為可生化的小分子物質,提高廢水可生化性。水解酸化池出水自流進入好氧一池,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去除部分COD物質。
因為進水COD較高,還有部分難降解物質的存在,好氧一池出水COD偏高。好氧一池出水自流進入沉淀池后進行泥水分離,活性污泥由污泥回流泵輸送回好氧一池補充污泥。上清液自流進入好氧二池進行再次生化處理,經過處理的混合液自流進入MBR池進行嚴格的泥水分離,被MBR所截留的污泥回流至好氧二池補充污泥。MBR出水進入臭氧氧化池進行深度脫色,同時部分難降解的物質通過臭氧氧化分解為易生化物質。經過臭氧氧化后的廢水經過一定時間的穩定,以確保高級氧化過程的徹底,同時能消除催化氧化與后生化之間的制約效應。廢水進入BAF濾池進行再次過濾及深度生化處理。BAF出水進入后續反滲透工段繼續處理后進行回用,反滲透濃水外排。
3主要實驗參數
(1)調節池。直接采用污水處理站原有調節池,設置取水自吸泵2臺,1用1備,自吸泵進水口設在調節池內,并設有簡單的格柵過濾裝置。
(2)隔油沉淀池。現場實地調研發現,調節池為露天設置,進水口位置經常出現浮油,池底有泥砂沉積,故設置隔油沉淀池,可有效防止浮油和泥砂進入生化處理系統。
(3)水解酸化池。鋼結構,有效水力停留時間為12h,池中設置彈性填料,以強化處理效果。設有潛水攪拌器,加強傳質作用并防止污泥沉淀。
(4)好氧一池。鋼結構,有效水力停留時間為8h,風機2臺,1用1備,經計算氣水比選擇14∶1。
(5)中沉池。鋼結構,選用斜管沉淀池,表面負荷選用4m3/(m2·h),考慮到中沉池出水進入好氧二池,廢水中含適量的污泥是可以允許的,故中沉池表面負荷取值較高。
(6)好氧二池。鋼結構,有效水力停留時間為4h,風機2臺,1用1備,經計算氣水比選擇6∶1。
(7)MBR池。鋼結構,平均膜通量選用10L/(m2·h);選用PVDF簾式膜共50簾。配套在線反洗系統和離線清池系統。
(8)臭氧氧化池。設計臭氧投加量30mg/L;氧化時間1h,穩定時間3h。
(9)BAF濾池。采用擁有專利技術的內循環曝氣生物濾池,該濾池內填充高品質生物填料,采用新型曝氣技術及獨特的反沖洗方式,保證了出水效果,其中空池停留時間2h。
(10)反滲透裝置。采用10m3/h成套反滲透裝置,裝置前端設置5μm保安過濾器,保證進水水質。為保證濃水達標排放,反滲透裝置收率設計為50%,反滲透濃水各主要污染物濃度設計為BAF濾池出水的2倍。
4運行情況
中試裝置生化調試期間,直接采用污水處理站好氧池中活性污泥對中試水解酸化、好氧一池和好氧二池進行了污泥馴化培養,目前系統已正常運行6個月,MBR出水穩定,反滲透出水穩定良好,反滲透濃水達到排放要求。
MBR產水效果如圖3所示。
圖3MBR產水效果
各處理段穩定水質測定結果如表2所示。
表2各處理階段穩定水質測定結果
由表2可見,系統平穩運行后,BAF濾池平均出水COD可達40mg/L,COD去除率可達95.56%;反滲透出水COD和BOD均為未檢出,色度均小于5倍。反滲透濃水平均COD為80mg/L,平均BOD低于10mg/L,色度穩定小于40倍,達到了江蘇省地方標準DB32/1072—2007中的要求。
5中試工藝優點
(1)好氧一池和好氧二池串聯形成兩個獨立的生化系統,整體抗沖擊能力較強。
(2)該工藝方法完全沒有化學污泥的產生,杜絕了二次化學固廢污染的可能。
(3)完全節約了混凝絮凝藥劑費和化學污泥處置費。
(4)反滲透產水可以回到生產線進行循環利用,廢水回用量可達到50%,不但減少了生產線清水的使用量,而且大幅減少了最終外排的廢水量,使企業擴大產量成為了可能。
(5)采用“生化+臭氧”的方式脫色效果明顯,臭氧在起到脫色作用的同時,還起到了深度氧化的作用。
6經濟分析
在中試裝置運行期間,系統設備電耗1.84kW·h/m3,按0.80元/(kW·h)計,折合為1.472元/m3;MBR及反滲透藥劑費為0.28元/m3;人工費為0.10元/m3;折舊費為0.30元/m3,合計為直接運行費用2.152元/m3。
該廠購買自來水單價為2.5元/m3,排污費1.4元/m3;如果采用該中試工藝,將反滲透產水回用至生產線,將節約自來水5000m3/d;折人民幣12500元/d;同時減少廢水排放量5000m3/d;折人民幣7000元/d;相當于每天節約人民幣19500元;而采用該工藝的條件下,運行費用僅為2.152×10000=21520元/d;由此可見,采用該中試工藝對印染廢水進行處理后,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
7結論
(1)該工藝符合我國十二五規劃的要求,屬于節能減排改造工藝,具有良好的前景。
(2)采用“生化+臭氧+反滲透”組合工藝處理印染廢水具有非常好的可行性,可以作為印染廢水改造施工的首選工藝。
(3)該工藝可以有效地去除印染廢水的COD和色度,且技術成熟、運行穩定、成本較低,是一種良好的印染廢水處理方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