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活動中的環保問題研究
導讀:消防工作與環保的目的均是保護生命和財產。隨著火災和火災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的不斷增多和對環境破壞的不斷增大。消防活動與環保問題已成為各國發展消防關注的焦點。火災,消防活動中的環保問題研究。
關鍵詞:消防,環保,火災
1前言
消防工作與環保的目的均是保護生命和財產。二者之間有著唇齒相依、相互支持和密不可分的緊密關系。,火災。然而滅火救援工作中卻存在著許多與環境保護相背的地方,滅火救援產生的廢水,廢物,廢氣又污染了環境。隨著火災和火災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的不斷增多和對環境破壞的不斷增大,消防活動與環保問題已成為各國發展消防關注的焦點。
2火災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作用
火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一種自然力,給人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促進了人類物質文明的不斷發展;同時火又是一種具有很大破壞性的多發性災害,給人類的生活、生產乃至生命安全構成威脅。火災不但會奪去人的生命和健康,燒掉大量的社會財富,火災還會造成環境污染,破壞生態平衡,間接威脅著人類的健康。畢業,火災。火災對環境的破壞作用主要是火災產物及火災的破壞作用造成的。火災產物通常有火災生成的氣體、熱量、煙及灰燼[1]。火災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作用主要表現在:生態平衡破壞、空氣污染、水污染等。
3消防活動與環保的關系
3.1 消防活動對環保的影響
消防活動對環保的影響是雙重的,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3.1.1 主觀環保意識不強造成的環境災害
目前,在自然資源減少和環境嚴重惡化的形勢下,如何實現自然資源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保證滅火救援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已成為消防發展急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但從主觀意識和管理層面來看仍存在許多急待解決的問題和較大的差距。畢業,火災。主要表現在:滅火救援過程中資源浪費嚴重、社會經濟效益低;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環保型綠色產品少,一些會對環境產生嚴重污染的產品仍在生產和使用,對產品在防火和滅火應用中對環境的危害和影響缺乏實際研究和對策;在管理方面,缺乏嚴密的組織和嚴格的法律監督檢查機制,致使一些假冒偽劣、落后甚至被淘汰的產品在市場上流動不止。
3.1.2 滅火救援不當對環境的危害
由于對災害事故會污染和破壞環境認識不足,加之在滅火救援中強調“救人第一”的原則,致使實際救援行動中更多的是關注人員及財務的搶救,而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如某市在一次化學品倉庫火災撲救中,因考慮不周全,火災現場的流淌水帶著大量的化學物質流進鄰近水庫,造成周邊群眾飲水困難,水庫及其下流河流中的大量魚類和其它水生植物死亡,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此外,決策失誤和救援措施不力也使災害區的環境遭受更大危害,尤其是化學救援的后期,對危險廢物的處置根本達不到環保的要求。目前,我國僅有深圳等極少數地區有專門處理危險廢物的設施和場所。
美消防協會副主席助理馬蒂•亨利曾指出:消防人員在沒有弄清楚燃燒物性質時,最好的行動便是不采取任何行動。此話,在消防人員聽來,是很難接受的,因為他們把勇敢同烈火搏斗,奮力搶救生命和財產視為自己神圣的天職。但是,見火澆水往往不是最佳選擇,很可能會因此而造成環境污染,貽害無窮。
3.1.3 消防事業的發展促進了環保的發展
隨著消防事業的發展,火災預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這不但減少了火災對人身和人類財富的破壞,而且還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為環境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
比如:火災的減少減輕了火災及火災撲救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污染;滅火劑的淘汰和更新減輕了對大氣臭氧層的破壞;綠色滅火劑及新型滅火器具的開發和應用減少了滅火過程中對水體的污染及水漬損失;大量質優價廉滅火效果好的滅火劑開發和使用為新型能源的使用提供了物質基礎;綠色阻燃劑的研制開發減少了阻燃劑可能產生的二次災害等等。
3.2 環保對消防活動的影響
3.2.1環境保護事業對消防活動的不利影響
環保對消防活動的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一些高效的滅火劑因達不到環保要求而不能使用。另一方面,有時為了滅火需要使用較多的滅火劑,而使用過多的滅火劑勢必會造成環境的污染,這一矛盾也主要是因考慮環保而出現的,如何解決這一矛盾也顯得十分重要[2]。
3.2.2 環境保護事業對消防活動的有利于影響
環境保護事業對消防活動的有利于影響主要有:
(1)精煤的使用降低了煤自燃的危險性。畢業,火災。為保護環境,國家推行了煤炭洗選加工,降低煤的硫分和灰分,限制高硫分、高灰分煤炭的開采的產業政策。煤的自燃能力大小取決于煤中揮發物、不飽和碳氫化合物和硫化物的含量,煤中所含的硫化鐵會首先受到氧化,產生的氧化熱會使煤粉化,增大表面積或發生蓄熱,以致發生自燃。通過洗選,可以有效地降低煤中硫化鐵含量,不僅減少了環境污染,而且還降低了煤自燃的危險。
(2)農作物秸稈的有效利用減少了農村火災事故的發生
近幾年來,我國糧棉油獲得了大豐收,加上農村燃料結構的變化,農作物秸稈大量堆放無法處置,露天焚燒不但造成了煙塵的污染而且造成了浪費。我國在農村相繼推廣了秸稈還田、秸稈轉化、秸稈氣化等無害化處理技術,大量減少了農作物秸稈的堆放,有效地減少了農村火災事故的發生。
(3)環保型涂料油漆膠粘劑的大量推廣使用有效地降低了火災危險性
環保型涂料、油漆、膠粘劑大多數是水基涂料、油漆、膠粘劑,不含高度易燃有毒的苯、酯類化合物,有效地降低了生產、運輸、經營、儲存、使用過程中的火災危險性,也減少了火災事故的發生[3]。
4有利于消防工作和環保共同發展的對策
4.1 樹立“綠色消防”觀念
消防工作的目的是保護人類的生命財產,而如果在消防活動中破壞了環境,實質是對人類生命財產的危害,也就是說,這樣的消防工作根本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只不過是改變了危險的地點、時間和危害方式,將危害從甲地轉嫁到乙地、從今天轉移到明天,由此可見,消防工作必須樹立“綠色消防”觀念,注重環境保護。綠色消防是指消防活動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對公眾健康和環境不會造成危害。開展綠色消防,就是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即在消防工作中既要考慮當前形勢的需要,也要考慮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決不能以犧牲后代人的利益為代價來滿足當代人的利益需求。
4.2 加強消防科研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展綠色消防的關鍵是大力加強消防科研工作。如加強火災和水與泡沫滅火對環境污染的研究,開發火場去污、排污設備和設施。建立消防環保數據庫和開發和推廣綠色消防產品及主動消防系統技術。
4.3 健全相關法規
4.3.1 制訂和實施《消防環境保護法》
增強消防環境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到目前為止, 世界上尚無一個內容全面、完整和系統的消防環境保護法。畢業,火災。根據消防環境保護的性質和特點, 需要有一個內容全面、完整和系統的能對消防環境起到標本兼治和綜合治理、保護作用的《消防環境保護法》, 所以, 建議公安部消防局依據我國環境保護法和國際相關消防環境保護標準和規范, 制訂和實施我國《消防環境保護法》, 規定各類消防行業人員的消防環境保護職責、消防產業環境保護行為準則, 保護對環境有益的消防技術和產品, 淘汰對環境有害的消防技術和產品, 增強消防環境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 為消防產業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 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和條件。畢業,火災。
4.3.2 推行利于環保的消防系統規范和標準
限制、減少和逐步淘汰對環境有害的滅火劑、滅火救援器材的使用。消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問題已引起我國政府和消防產業等各界人士的重視。1996 年, 國家環保局和公安部聯合制訂《中國消防行業哈龍整體淘汰計劃》, 規定“2005 年國內哈龍1211 滅火劑全部淘汰, 哈龍1301 滅火劑從2000 年開始削減, 2010 年完全淘汰”, 現已采用國外普遍采用的哈龍替代劑, 在保護環境、推動我國消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方面, 邁出了可喜的一步[3]。
4.3.3 加強消防環保技術監督管理工作
為有力推進綠色消防,切實保障消防環保工作正常進行,應針對消防領域內的環保問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相應法規,以明確有關部門的職責范圍及相應的法律責任,從而將消防環保納入法制化軌道[14]。
4.4 實施科學的消防救援
消防救援中應根據不同災害事故特點和現場具體情況,冷靜分析,科學處置。確定救援方案應有大局觀念,既要考慮搶救人員,控制災害,也要兼顧環境問題。在以往的滅火救援中,我們只注重了滅火救援,而忽視了水漬損失和環境污染,只要滅火救援成功就是勝利,從來沒有意識到給環境帶來什么樣的污染。滅火救援是為了減少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如果我們消防部隊不考慮環保的問題,那將在滅火救援中給社會帶來二次災害—水災或環境污染。所以我們必須具備減少水漬損失和環境污染的理念。探索建立結合國情的以消防搶險救援為主體的緊急救援體系。當前可以著手探討以消防隊伍為主建立一支能處置各種災害的常備性的緊急救援隊伍。
4.4.1 發生險情,部門聯動
安全生產、公安消防和環保部門應逐步建立聯動機制,并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值班網絡,從而在制度上保證環保部門在第一時間介入,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由于火災導致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當火災發生時,消防部門應首先根據自身業務特點派出相應滅火和技術人員趕赴災害現場進行處置;其次,消防部門應根據需要及火場實際情況,按照聯動機制要求向相關部門通報火場情況,確保環保部門迅速到達火災現場,及時了解事故進展,進行現場環境監護并協調消防部門采取最佳措施,在控制火勢的基礎上預防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再次,一旦環境污染事故已經發生,環保部門應立即啟動事故處置預案,將事故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做好事故的報告工作,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如2006年8月23日江蘇亞邦集團常州合成材料廠二分廠火災事故,因相關部門在消除環境危害方面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而未造成太湖水體污染。
4.4.2 在滅火演練中增加處置環境污染演習
在滅火演練中除按照滅火預案演練外,還應增加處置污染演習,消防部門應協調環保部門針對本地區實際,對容易因火災引發環境污染的單位、場所,制定滅火、環保應急預案,定期開展實地演練。通過演練使各部門進一步明確分工,掌握場所可燃物性質、數量、處置程序及處置方法,以便在實踐中能各司其職,降低和減少火災事故對環境的影響。筆者以一實例充分說明前期演練對于實戰有效處置的決定性作用。2007年4月2日深圳沙井街道東江環保有限公司發生火災,寶安區環保局接到火災報告后,立即啟動環保應急預案。監督科、監察大隊、監測站、工業廢物處理站、環保所等多部門指導火災撲救并進行隨時現場檢測使此次火災未給廠區及周圍的環境帶來污染[5]。
參考文獻:
[1]蔡濤.火災•消防•環保[J].中國科技信息,2005,12(16):30-35.
[2]BernardCain.Water,water,everywhere-butforhowlong?[J].PSE,1999,4(12):33-37.
[3]歐育湘.阻燃劑的制造、性能及應用[M].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1997:35-38.
[4]公安部消防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中國淘汰哈龍行動[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0:11-14.
[5]吳啟鴻.我國火災現狀與防治對策—對消防科學技術發展中若干問題的思考[C].中國消防協會.《1999年減輕自然災害學術研討會匯編》.1999:15-18.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