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當今農藥污染危害與環境保護的措施
導讀:農藥的污染途徑眾多,但農藥之所以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后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基本特性,如:農藥的理化特性,包括:農藥的溶解性、降解性、附著性、滲透性和內吸性等。顧名思義,直接污染就是農藥的有害部分直接作用于受污染體。農藥直接作用于蔬菜瓜果等可食作物的表面,經過長期的生長過程侵入其內部,在進入食物鏈,就直接危害人體健康。植保是我們不能放棄的,如何才能使植保的功能兼顧持續增產、人畜安全、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等多方面。
關鍵詞:農藥,污染,健康,環境保護
一、農藥污染途徑
農藥的污染途徑眾多,但農藥之所以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后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基本特性,如:農藥的理化特性,包括:農藥的溶解性、降解性、附著性、滲透性和內吸性等。
1、直接污染
顧名思義,直接污染就是農藥的有害部分直接作用于受污染體。農藥直接作用于蔬菜瓜果等可食作物的表面,經過長期的生長過程侵入其內部,在進入食物鏈,就直接危害人體健康。
2、間接污染
所謂間接污染,就是說作物的食用部分并非農藥的直接受體,而是農藥經由土壤中的水分養料進入作物體內并富集,從而形成農藥殘留。
3、違規用藥
農民為減小作物受病害、蟲害等災害的影響,不僅會違規交叉使用蔬菜上禁用的高毒農藥,例如: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等。而且還會頻繁用藥或增高用藥量,這些都是造成農藥污染的主要途徑。
二、農藥污染的危害
1、農藥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農藥作為農業生產資料對減輕作物病蟲害的防治作用是不可忽略的,但是,它也是一把雙刃劍,農藥在對作物實施保護的同時會才六在作物體內,通過食物鏈而危害人體健康。。具體而言,農藥可經過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膚三條途徑進入人體而引起中毒。尤其是有機磷農藥,可以通過皮膚進入人體,從而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某些高效農藥,會引起急性中毒,嚴重者會引發生命危險。
2、農藥對生態環境的污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得到了重視。農藥多是以液體噴灑使用的,在噴灑中或使用后,農藥中的擁堵成分會隨水分一起蒸發到空氣中,從而對大氣造成影響,如果污染物的含量超過本底值,并達到一定數值就稱為污染。如果污染物濃度超過衛生標準或生物標準,就視之為污染或嚴重污染。而一旦達到污染或嚴重污染,就勢必會對人體健康、其他生物健康及整個生態平衡造成威脅。
3、農藥對水環境的污染
水體中農藥的來源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向水體直接施用農藥;含有農藥成分的雨水落入水體;植物或土壤粘附的農藥,經水沖刷或溶解進入水體;生產農藥的工業廢水或含有農藥的生活污水等進入水體等。農藥的使用時刻都危害著水環境及水生生物的生存,甚至會破壞水生態平衡。科技。如密西西比河、萊茵河等一些世界著名河流的河水中都檢測到嚴重的農藥超標問題。
4、農藥對土壤的污染
土壤中的農藥來源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農藥直接進入土壤,如除草劑的施用;第二種是防治病蟲害噴撒農田的各類農藥。第三種是隨著大氣沉降,灌溉水和植物殘體。而農藥對土壤的污染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深入土壤之中的農藥會隨著養料和水分進入作物體內;另外還會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
三、農藥污染危害與環境保護措施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所以造成了農藥使用品種多、用量大的局面。然而,可有人知曉,對作物所使用的農藥中70%~80%直接滲透到自然環境中,并對土壤、水甚至是人們一心想要保護的農產品造成污染,從而進入生物鏈,對所有生物和人類健康都產生嚴重的、長期的和潛在的危害性。
盡管我國從實施了“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來,在病蟲害防治問題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離完全控制化學農藥對環境污染的目標還有很遠。植保是我們不能放棄的,如何才能使植保的功能兼顧持續增產、人畜安全、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等多方面。采取相對有效的防治措施,充分發揮自然抑制的作用,將有害生物種群控制在經濟損害水平下,使經濟效益、環境效益都達到相對平衡的程度。
1、建立有害生物防治新思想體系
擯棄傳統的以農藥抑制作物病蟲害的思想觀念,由新的、更合理的方法取代。比如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作用物來調節有害生物的種群密度,以生物多樣性來保護生物,使有害生物的在種族密度保持在經濟效益所允許的受害范圍以內。科技。從持續農業觀念看,這種方法是十分可行的。不過從技術上看還有待研究與推廣。
2、研究開發有害生物監測新技術
要在植物病原體常規監測方法中的孢子捕捉、誘餌植株利用、血清學鑒定基礎上開展病原物分子監測技術的研究,采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監測病原物的種、小種的遺傳組成的消長變化規律,為病害長期、超長期預測提供基礎資料。對害蟲的監測也可利用現代遺傳標記技術(RFLP’RAPD等)監測害蟲種群遷移規律。對于雜草應充分考慮到雜草群落演替規律,分析農作物——雜草、雜草——雜草間的競爭關系,另外還應考慮使用選擇性除草劑給雜草群落造成的影響,對雜草的生態控制進行研究。
3、 建立有害生物的超長期預測和宏觀控制
為適應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預測、預報應對有害生物的消長變化做出科學的判斷,也就是要對有害生物消長動態實施數年乃至十年的超長期預測。要在更人的時空尺度內進行,其理論依據不單單只是與有害生物種群消長密切相關的氣候因子,亦包括種植結構、環保要求、植保政策以及國家為實現農業生產持久穩定發展所制定的政策措施。
參考文獻:
[1] 馮雨峰,閭振華,化學農藥對環境的危害原因及其防治對策[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7-1
[2]鄒喜樂,論農藥對環境的危害[J].湖南農機,2007-07
[3] 劉英東,化學農藥對環境的危害及其防治對策的探討[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01
[4] 海浪,大協作致力降低農藥污染[J].山東農藥信息,2010-02
[5] 劉世友,農藥污染現狀與環境保護措施[J].河北化工,2010-01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