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場周邊的環境治理
導讀:1.1水污染源垃圾填埋場的水污染主要來自于垃圾滲濾液,其次還有少量的生活污水和洗車廢水以及流經填埋場的地表徑流可能受到垃圾填埋場的污染。1.2大氣污染源垃圾填埋場大氣污染源主要是填埋氣(LFG)以及垃圾填埋場的粉塵和垃圾飛揚物。
關鍵詞:垃圾填埋場,污染源,防治措施
衛生填埋作為目前最常見的垃圾處理方法,具有投資少、處理費用低、處理量大、操作簡便等特點,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得到廣泛應用。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城鎮生活垃圾也開始采用衛生填埋法處理,但衛生填埋也存在著諸多污染問題,填埋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二次污染物,如不妥善處理,會對周圍的水體、大氣和土壤造成嚴重污染,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垃圾填埋二次污染,減少填埋場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1、垃圾填埋場周邊的污染源
1.1水污染源 垃圾填埋場的水污染主要來自于垃圾滲濾液,其次還有少量的生活污水和洗車廢水以及流經填埋場的地表徑流可能受到垃圾填埋場的污染。垃圾滲濾液來源于五個方面:一是垃圾本身帶來的水分;二是垃圾中有機物經分解后所產生的水分;三是以各種途徑進入垃圾填埋場的大氣降水和地下水;四是地表徑流;五是灌溉水。其中進入場區的大氣降水和地下水以及垃圾自身含水是決定滲濾水產生量的主要因素。垃圾滲濾液屬高濃度的有機廢水,主要污染物是BOD、COD、NH3-N和重金屬。
1.2大氣污染源 垃圾填埋場大氣污染源主要是填埋氣(LFG)以及垃圾填埋場的粉塵和垃圾飛揚物。LFG主要是由于微生物分解垃圾中的有機成分產生的,主要成分包括CH4、CO2以及少量的H2S、NH3、N2和H2等,對環境產生影響的主要污染物有CH4、CO2等溫室氣體和H2S、NH3等惡臭氣體。CH4和CO2約占填埋氣體的85% -99%;H2S和NH3等有毒的惡臭物質,約占填埋氣體的0·2% -1·4%;填埋場釋放氣體中的微量氣體量很少,但成分復雜,有100多種,可以歸為揮發性有機組分(VOCs)。
1.3噪聲源 垃圾填埋場的噪聲來源于垃圾運輸車輛進出填埋場的交通噪聲;垃圾填埋作業時填埋機械(壓實機、推土機、垃圾運輸車等)工作時發生的噪聲;場區滲濾液廢水處理站的鼓風機和水泵等的噪聲。根據類比調查可知,這些機械產生的噪聲值約為80-90dB(A)。
1.4其他污染源 影響場內環境質量的污染源除以上
幾種外,垃圾填埋場還存在以下的環境影響:a、固廢主要來源為填埋區的廢紙、粉塵、塑料等能被風吹起的輕物質以及污水處理站的污泥。b、垃圾填埋場的存在對周圍景觀的不利影響以及填埋中的塑料袋、紙張和塵土等在未及時壓實覆土情況下可能飄出場外,造成環境污染和景觀的破壞。c、填埋作業及垃圾堆體對周圍地質環境的影響,如造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d、填埋場孳生的害蟲、昆蟲、嚙齒動物以及在填埋場覓食的鳥類和其他動物可能傳播疾病,這類污染直接影響填埋場職工和附近居民的生活。
2、污染源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垃圾填埋后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是多方面的。。監測結果表明:目前全國尚無一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所排放的污染物全部指標均達到國家標準的。這些污染物如不加處理排放,極易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其中最主要的是對水、大氣和土壤的污染。
2.1水污染 垃圾填埋對水產生的污染主要來自于垃圾滲濾液。這是垃圾在堆放和填埋過程中由于發酵、雨水淋刷和地表水、地下水浸泡而滲濾出來的污水。滲濾液會對周邊地區的環境、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
2.2大氣污染 衛生填埋場中的生活垃圾含有大量有機物,這些有機物被微生物厭氧消化、降解,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填埋氣。填埋氣主要成為為CH4、CO2以及其它一些微量成分,如N2、H2S、H2和揮發性有機物等。CH4和CO2產生的溫室效應會使全球氣候變暖。此外,CH4是易燃易爆氣體;H2S和NH3氣體雖然排放量不大,但其為強刺激性氣體,大量氣體逸出的地方會有惡臭味,且H2S對人體有毒。
2.3土壤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玻璃、電池、塑料制品,它們直接進入土壤,會對土壤環境和農作物生長構成嚴重威脅,其中廢電池污染最為嚴重,進入土壤和地下水源,最終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3污染防治措施
3.1滲濾液污染控制措施 (1)填埋場場底防滲。為防止垃圾滲濾液污染地下水,必須在填埋場底采取有效的防滲措施。之前垃圾填埋場底部都鋪放一層防滲材料,主要有黏土、瀝青、塑料膜等合成橡膠等。各填埋場可根據具體工程和水文地質情況,采取相應的防滲措施。(2)滲濾液的收集處理。滲濾液由于成分復雜、污染大,在排放前必須進行處理。但目前國內外尚無完善的能夠適應各種垃圾滲濾液的處理工藝。一般來說,滲濾液可采取“清污分流-滲濾液回灌-預處理-匯入城市污水處理廠合并處理”的方法進行處理。
3.2填埋氣的回收利用 垃圾填埋氣是一種可回收利用的能源,其熱值與城市煤氣的熱值相近,但由于填埋氣回收設備復雜且投入大而效益低,我國目前運行的垃圾填埋場中,大多沒有氣體回收系統,大量有毒有害氣體被放入空中,不僅造成污染,也是一種資源浪費。一般來講,沼氣回收利用可通過“收集-凈化-利用”的方式進行。。
(1)填埋氣的收集。由于大部分沼氣在填埋場填埋過程中就已形成,所以沼氣采集應在填埋過程中就開始實施。在荷蘭,對正在使用的垃圾場,主要采用立式或水平式收集技術。立式采氣系統是在垃圾場的填埋過程中逐步建造成的,其方法是在填埋場內均勻分布豎立大口徑鋼管,在每個鋼管外砌筑豎井,當填埋厚度達到2-5m時,將鋼管向上抽一部分,并繼續砌筑,直到填埋場達到設計高度,然后將鋼管移走。通過將各豎井用排氣管水平連接,即可實現垃圾填埋與沼氣回收同步進行。對于分層堆放的填埋場,可采用水平采氣系統,但要注意采氣管道的鋪設不要影響垃圾的填埋。對已建成封場的填埋場,可采用表面收集或豎井收集技術。
(2)填埋氣的凈化。溶劑吸收法是目前較為成熟的沼氣凈化方法,如采用雙塔式溶劑吸收法提純垃圾沼氣,設備簡單、成本低、操作簡便,凈化效果好。
(3)填埋氣的利用。沼氣為一種經濟可用的能源,其應用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直接供給工業以及暖房或溫室,用于供暖或工業生產,這種方式沼氣的熱效率最高;沼氣經脫水后用于燃氣發動機驅動發電機發電;經加工處理升級使沼氣達到天然氣質量用途更為廣泛
3.3土壤污染的防治 (1)搞好垃圾源頭控制。垃圾減量化、無害化是解決城市生活垃圾問題的關鍵。要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控制過分包裝,嚴格限制一次性商品的生產。倡導綠色消費,呼吁老百姓重新拿起菜籃子、米袋子、飯盒子,少用或不用塑料包裝物。
(2)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城市垃圾中含有大量污染物,也含有大量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實行垃圾分類回收,不僅可以解決垃圾污染問題,還可以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3)搞好填埋區植被覆蓋。在填埋過程中,應邊填埋邊綠化,盡量減輕污染。。對建成封場后的)填埋場,要大力搞好植被覆蓋,為填埋區的重新開發利用創造良好條件。
3.4加強監測,消除隱患 要在場區周圍設立觀測井,配置有害氣體檢測儀,定期對地下水質和大氣環境進行監測消除污染隱患。
4結語
生活垃圾處理場是一個運行周期長、環境影響因素多的建設項目,所以衛生填埋場環評應重視公眾參與。填埋場的場址選擇應符合國家規定:填埋場場址設置應符合當地城市建設總體規劃要求;填埋場排放的污染物不應超過國家相關現行標準的規定;填埋場宜選在地下水貧乏地區;生活垃圾填埋場應設在當地夏季主導風下風向,距人畜居棲點500m以外;交通方便、運距合理。防滲工程是垃圾衛生填埋場工程的核心部分,評價中應從防滲方式、工藝、材料等的選擇與操作方面對滲濾液防滲對策進行合理性、可行性和可靠性論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