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有機物與超濾膜界面作用及膜污染機制研究
更新時間:2016-03-01 13:30
來源:環境科學學報
作者:
閱讀:2117
摘要:對二級出水中典型有機物的膜通量及膜污染變化情況進行分析比較,并應用擴展DLVO(xDLVO)理論分析了有機物超濾過程中的界面作用能對膜污染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表明,海藻酸鈉(SA)導致的膜通量下降最為顯著,其次為腐殖酸(H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就3種有機物而言,膜污染均主要發生在粘附階段,而在粘聚階段中膜污染程度較小.對比而言,海藻酸鈉(SA)主要形成可逆污染,腐殖酸(H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則以不可逆污染為主.在過濾過程中,極性界面作用能是控制膜污染的主要因素,HA和BSA的極性界面作用能為正值,能抑制膜污染,而SA的極性界面作用能為負值,會加劇膜污染.3種有機物在粘聚階段的極性界面作用能均大于粘附階段,說明粘附階段的膜污染更嚴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603011330575781.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