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過硫酸鹽工藝深度處理垃圾焚燒滲瀝液
更新時間(jian):2017-07-10 14:15
來源:環境工程(cheng)學報
作者(zhe):
閱(yue)讀:4668
摘要:
針對垃圾焚燒滲瀝液經"厭氧-缺氧-好氧"生物組合工藝處理后的出水COD仍在500 mg·L-1左右,且可生化性差(B/C=0.13)的問題,研究采用"臭氧-過硫酸鹽"氧化體系進一步處理,以提高其可生化性。研究了臭氧和過硫酸鹽投量對該廢水處理的效果影響。結果表明,臭氧濃度和S2O2-8濃度分別為19.8 g·m-3和0.4 g·L-1時,且反應20 min,出水的B/C從0.13提高到0.49,表明該氧化體系適用于深度處理垃圾焚燒滲瀝液生物組合工藝處理后的出水。采用紫外-可見光譜、三維熒光光譜、紅外光譜和氣質聯用對處理系統廢水中有機物進行表征分析,表明廢水在"臭氧-過硫酸鹽"氧化過程中芳香族化合物發生了開環、斷鏈等反應,芳構化程度降低,不飽和的CC鍵被破壞,產生CO和C—O鍵,并生成一些結構簡單的長鏈烷烴。自由基捕獲研究表明,氧化體系中·OH和·SO4- 2種自由基均存在,以臭氧直接氧化為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針對垃圾焚燒滲瀝液經"厭氧-缺氧-好氧"生物組合工藝處理后的出水COD仍在500 mg·L-1左右,且可生化性差(B/C=0.13)的問題,研究采用"臭氧-過硫酸鹽"氧化體系進一步處理,以提高其可生化性。研究了臭氧和過硫酸鹽投量對該廢水處理的效果影響。結果表明,臭氧濃度和S2O2-8濃度分別為19.8 g·m-3和0.4 g·L-1時,且反應20 min,出水的B/C從0.13提高到0.49,表明該氧化體系適用于深度處理垃圾焚燒滲瀝液生物組合工藝處理后的出水。采用紫外-可見光譜、三維熒光光譜、紅外光譜和氣質聯用對處理系統廢水中有機物進行表征分析,表明廢水在"臭氧-過硫酸鹽"氧化過程中芳香族化合物發生了開環、斷鏈等反應,芳構化程度降低,不飽和的CC鍵被破壞,產生CO和C—O鍵,并生成一些結構簡單的長鏈烷烴。自由基捕獲研究表明,氧化體系中·OH和·SO4- 2種自由基均存在,以臭氧直接氧化為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707101415466392.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