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業廢氣排放補充標準
標準名: 上海市工業廢氣排放補充標準
發布單位: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
批準日期:1989年5月11日
關鍵詞:上海市,工業廢氣,排放,補充標準
1總則
1.1為了防治本市大氣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大氣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訂本標準。
1.2本標準適用于在本市排放廢氣的一切單位及個體經營者。
1.3本標準由市和區、縣環境保護管理部門組織有關部門實施,并監督執行。
1.4本標準包括第一類標準(表1)和第二類標準(表2)。
表1 上海市工業(ye)廢氣排放補(bu)充(chong)標準(第一類)
|
表2上(shang)海市工業廢氣排放補充標準(第二類) KG/H
|
2標準的執行
2.1對現有的污染源,必須執行《上海市工業“廢氣”排放施行標準》和第一類標準。
2.2對新建、改建和擴建項目(包括引進項目)的新污染源,除執行《上海市工業“廢水”排放試行標準》和第一類標準外,還須執行第二類標準。
2.3鍋爐排放煙塵,執行《鍋爐煙塵排放標準》(GB3841-83)。
2.4對本標準未作定標的污染物,可按國家有關行業排放標準執行。
3標準的說明
3.1本標準所稱的排放量或排放濃度,系指本標準規定的排氣筒高度的最大容許排放量或排放濃度。
3.2表中所列的排氣筒高度,是指從地面起至排氣筒出口處的垂直距離,排氣筒高度不得低于表列最低高度。實際高度與規定不對應的,用高度平方內插法確定排放量;高于表列最高高度的,應以表列最高高度排放量為基準,用高度平方外推法確定排放量。
3.3同一單位內若干鄰近的排氣筒(以下簡稱排氣筒組)中最遠的兩個排氣筒之間的地面距離不超過該組中最大排氣筒高度的,則該排氣筒組的同一種污染物允許排放量按一個排氣筒計算,其高度由下式計算:
H=∑HiQi/∑Qi
式中:Hi──構成排氣筒組第I個排氣筒高度(M);
Qi──構成排氣筒組第I個排氣筒排放量(KG/H);
H──代表排氣筒組的高度(M)。
3.4排氣筒出口處的排氣速度不得低于該高度平均風速的1.5倍。各高度的平均風速見附表1。
3.5排放廢氣的監測可以排氣筒或處理裝置的出口為采樣點;也可以在排氣筒下部采樣,換算成實際排放量或排放濃度。
3.6執行本標準的采樣和測定方法見附表2。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上海市環境保護局提出。
本標準由上海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編制。
本標準由上海市環境保護局負責解釋。
本標準自1989年12月1日起施行。
附表1 各高度的平均風速
|
注: 1. 排氣筒高度在表列值之間,取鄰近上限值。
2. 排氣筒高度在150米以上,風速取6.72m/s。
附表2 上海市廢(fei)氣污染物(wu)的(de)測定(ding)方法
|
注: 1. 測定方法來源:
(1)《污染源統一監測分析方法(廢氣部分)》(技術標準出版社,1983年)。
(2)《大氣污染監測方法》(化學工業出版社,.1987年)。
(3)《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測定方法》(人民衛生出版社,1980年)。
(4)《化工企業空氣中有害物質測定方法》(化學工業出版社,.1983年)。
(5)《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測定(有機部分)》(上海市化工局職業病防治所匯編)。
2. 排氣采樣內容和方法同《污染源統一監測分析方法(廢氣部分)》(技術標準出
版社,1983年)。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