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通過了《黃河保護法》,這是我國繼《長江保護法》之后制定的又一部流域性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以下簡稱《黃河保護法》)10月30日通過審議。這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
三峽集團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以來,以城鎮污水治理為切入點,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投入,注重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固定資產投資與股權投資相配合,生態環保…
南京市主城區針對污水管網“高水位低濃度”問題,采取物探測繪、水質檢測、清疏檢測、即查即改等措施,創新管網排查“四位一體”治理模式,實現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目標,…
10月12日,住建部官網發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國家標準《市政工程術語標準(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標準由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等…
2021年12月4日至2022年1月4日,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陜西省開展了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并于2022年3月21日反饋了督察報告。
記者近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專題新聞發布會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區域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成效明顯。
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聯合印發了《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行動方案》出臺的背景和…
小知識:“白鶴繞梁留勝跡,石魚出水兆豐年”,這句流傳已久的詩句是涪陵近現代書畫名人劉鏡源所作,而它寓意的正是位于重慶市涪陵區蜚聲中外的水下博物館——白鶴梁。
摘要:國內外均有應用于緩解城市內澇和溢流污染的深隧系統,而深隧系統成功運營的關鍵技術在于深隧的流量監測,需要根據深隧系統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流量監測方法。
“十年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8萬平方公里,全國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雙下降’,實現荒山披綠、‘火焰山’變‘花果山’。越來越多的河流恢復生命,越來越多的流域重現生機,…
為貫徹落實《水利部關于強化流域治理管理的指導意見》(水辦〔2022〕1號),提升流域治理管理能力和水平,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水利部辦公廳就進一步強化流域水資源…
十四五開篇之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第三階段,VOCs治理任務…
自十三五規劃以來,全國掀起“VOCs治理熱”,尤…
5月31日,在經歷了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調研論證、反復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