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內違規開發建設、圍湖占湖、毀林建房、礦山開采等生態破壞行為,在生態環境監管數智化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發現上述問題不再困難重重,主動、高…
陜西省華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華陰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以進一步健全完善重污染天氣預警和應急響應機制,提高預報預警能力,確保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工作及時、高效…
小流域綜合治理是破解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矛盾的重要抓手,更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在要求。小流域多分布于縣域村鎮,其規模通常在50平方公里以內,但覆蓋范圍…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江蘇省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
近日有報道指出,我國已實施了50多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以下簡稱山水工程),累計完成治理面積8000萬畝。
衡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衡水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19年10月31日印發的《衡水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衡政字〔2019〕22號)同時廢止
3月27日,《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全票通過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將于今年6月5日起施行。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通過并發布《山東省黃河保護條例》,以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保障黃河安瀾,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高質量發展,適用于山東行政區域內黃河流域生態…
《河北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冀政辦字〔2024〕17號),以下簡稱《應急預案》)于2024年3月7日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本預案修訂了預警啟動標準,調整了區域聯防聯控形式,…
多地正加速布局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開展固廢綜合利用試點,建設“無廢城市”。記者梳理近期地方“兩會”和相關政策動向發現,多地敲定今年將加強固廢綜合治理,推…
增殖放流即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指通過放流、移植等人工干預方式,向江、河、湖、海、溝、庫等水域投放親體、苗種等活體水生生物的行為,是國內外廣泛認同、使用的水生生物…
山西省司法廳就《山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量水而行、節水為重,因地制宜…
記者從近日在海口召開的海南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3年海南省環境空氣質量保持穩中向好態勢,優良天數比例為99.5%,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其中優級天數比…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攀枝花市建設金融支持綠色低碳轉型創新試點工作方案,全面建設金融支持綠色低碳轉型創新試點,探索綠色金融、轉型金融有效發展路徑,加快推進金融…
為深入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按照《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要求,黑龍江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聯席…
近日,受國務院委托,財政部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查《關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3月5日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十四五開篇之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第三階段,VOCs治理任務…
自十三五規劃以來,全國掀起“VOCs治理熱”,尤…
5月31日,在經歷了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調研論證、反復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