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環保行業投資萎縮 未來仍具增長潛力
2013年,國內經濟發展形勢欠佳、A股IPO閘門持續關閉、機構退出渠道收窄等一系列因素致使VC/PE機構投資規模整體收縮,環保節能行業也未能幸免,整個行業投資大幅降溫。投中研究院分析認為,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及人口的持續增長,實現人口、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未來的大勢所趨,在此背景下,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的環保節能產業將迎來較好的發展機遇。2014年,在宏觀經濟企穩回升、A股IPO重啟、VC/PE行業整體回暖的背景下,被定位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環保節能行業或將成為未來的持續投資熱點,污水處理、大氣污染治理、固廢處理等細分領域潛在投資機會逐漸顯現。
環保行業投資持續低迷 融資金額創近五年新低
2007-2009年,環保節能行業融資金額逐年增長,2009年達到10.51億美元的歷史高點。經過2010年小幅回調后,2011年度受鼎暉2.58億美元收購新達科技、KKR1.14億美元投資聯合環境兩起融資案例拉動,環保節能行業融資再度活躍。2012-2013年,在VC/PE行業整體低迷的大環境下,環保節能行業投資案例數量和規模連續兩年下滑,根據投中研究院統計顯示,2013年我國環保節能行業共披露融資案例29起,融資總額為3.42億美元,數量和金額同比分別下降29.3%以及37.8%,創下近五年新低(見圖1)。
![]() |
從細分領域來看,2013年我國環保節能行業披露的29起融資案例分布于污染監測與治理、資源回收與利用等行業。從案例數量來看,污染監測與治理領域投資最為活躍,15起案例累計融得資金1.36億美元,數量和金額占比分別為51.7%、39.9%(見圖2)。
![]() |
資本市場方面,環保行業企業IPO冰封一年多之后,于2013年三季度艱難重啟。9月25日,中滔環保(01363.HK)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發行股票3.4億股,累計募集資金5.03億港元,成為2013年度環保行業唯一的一起IPO案例(見圖3)。中滔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污水處理及工業供水服務的企業,主要服務涵蓋污水處理及工業供水服務行業的整個價值鏈,包括污水處理及供水設施的設計、規劃、采購、建設營運及維護等。
![]() |
環保政策密集出臺 污染治理投資逐年增加
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節能環保產業受到政府越來越多的重視。2011年12月,國務院公布了《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規劃》明確了“十二五”期間環境保護主要指標,即2015年比2010年的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8%,氨氮排放總量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8%。2012年8月,國務院印發了《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根據《規劃》,將有2.4萬億投資投向節能環保領域。2013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提出,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2013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提出:“經過五年努力,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重污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力爭再用五年或更長時間,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氣,全國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環保政策的密集出臺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的攀升,2006-2010年,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呈逐年增加趨勢,經過2011年的小幅回落之后,2012年大幅增長。2012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8253.6億元,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6%(見圖4)。
![]() |
污水處理市場空間廣闊 高端設備投資機會凸顯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以及人口的不斷增長,污水排放總量呈持續上升趨勢。2012年,我國污水排放總量為684.8億噸,比上年增加3.9%。其中,工業污水排放量221.6億噸,比上年減少3.7%,占污水排放總量的32.3%;生活污水排放量462.7億噸,比上年增加7.9%,占廢水排放總量的67.6%。總體來看,2006-2012年,我國工業污水排放量總體上穩中有降,但隨著人口的增長,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見圖5)。
![]() |
生活污水排放量的不斷增加為生活污水處理行業帶來發展空間,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生活污水處理能力逐年提高。截至2012 年底,全國累計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4628座,城鎮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5億噸/日(見圖6)。
![]() |
巨大的污水排放不但破壞了水環境,也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于通過污水處理以實現污水的循環利用。《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指出,到2015年全國新增城鎮污水管網約16萬公里,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4200萬噸,基本實現所有縣和重點建制鎮具備污水處理能力,污水處理設施負荷率提高到80%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5%。因此,在環保壓力和國家政策的驅動下,污水處理行業存在廣闊的市場空間。
盡管污水處理行業的前途一片光明,但其在政策、資本以及區域等方面的門檻也越來越高。政策方面,污水處理行業受到來自國家政策和當地政府的控制較多,如污水處理費價格的變動將對污水處理運營企業的盈利能力產生很大影響;資本方面,污水處理行業是資本密集型產業,具有很強的資產專用性和顯著的沉淀成本特征,污水處理建設項目總投資較大,成本回收期較長;區域方面,由于污水的傳輸成本較高,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多數污水處理項目一般都直接劃給當地企業,異地或國外投資者很難拿到相關項目。因此,污水處理行業前景廣闊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進入壁壘,只有具有成本和技術優勢的企業才能在行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技術方面,污水處理設備是保證出水水質的基礎,也是整個污水處理產業鏈的關鍵。目前國內應用最廣泛的污水處理工藝是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技術,但由于其能耗高、占地面積大、出水標準不高等諸多缺點,更先進的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應運而生。膜生物反應器(MBR)是將膜的物理去除雜質工藝和傳統污水處理的生物分解雜質工藝相結合的新型態廢水處理系統,與普通活性污泥法對比,具有出水水質高、占地面積小、剩余污泥小等顯著優勢。因此,隨著污水深度處理的推廣以及對現有污水處理設施的升級改造需求的加大,高端污水處理設備特別是MBR技術投資價值凸顯。
投中研究院分析認為,在全球性水資源短缺及水污染嚴峻的大背景下,污水處理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解決中國水問題的根本對策。與工業污水處理相比,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市場規模龐大,且擁有長期穩健的后續運營收入,因此從長期看,生活污水處理或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污水處理設備方面,隨著污水深度處理的推廣以及對現有污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需求的加大,高端污水處理設備的PE投資價值凸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