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平主席在2020年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代表中國鄭重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彰顯我國始終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遏…
能源轉型委員會(ETC)于今日公布了各國和企業在2020開始的十年間可采取的行動,以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并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C以內。
碳排放交易利用市場機制來控制和減少碳排放、推進綠色低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功經驗啟迪污水處理再生水回用重新從商品定義、客戶、計價、市場壓力進行比較。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這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基于全球溫控需要作出的自主貢獻承諾,體現了大國的責任擔當。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作為直轄市和首批低碳試點城市…
繼2020年9月向國際社會作出“碳達峰、碳中和”承諾后,時隔一年,中國于今年9月下旬正式宣布停止新建境外煤電項目。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在10月即將舉行的英國格拉斯哥聯合國…
地球上70%的面積被海洋覆蓋,海洋中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生物資源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這也是自古以來人類偏向于選擇臨海而居的主要原因。
“十三五”期間,我國散煤綜合治理取得積極成效,共削減散煤近兩億噸。“散煤治理將由環保驅動、目標管理、大干快上的階段,轉向環保和氣候雙輪驅動、提效降本、致力長效的…
碳達峰是中國政府就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在2020年聯合國大會上對國際社會所作出的承諾,這一承諾要在國內履行兌現,需要轉換為內國的政策和法律并加以落實。
自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開展以來,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始終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同推動督察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就三江源、祁連山、秦嶺、賀蘭山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從2020年年初,疫情防控已然成為常態化趨勢,我國已進入全民健康新時代,城市化進程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對健康舒適人居環境的需求意識、消費理念的改變將倒逼產…
碳達峰、碳中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雙碳”,現在是社會上大家比較關注的一個熱點。對于世界來說,“雙碳”關系到我們的大國責任、大國擔當;對于國內來講,“雙碳”關系到…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等環境問題日益加劇,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已勢在必行,中國是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數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因此我國正積極推動低碳、可持續發展模式轉型。
近年來,全球變暖問題凸顯,極端氣候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安全《巴黎協定》的簽訂,象征著人類生活全面向“碳中和”轉變的開始。
十四五開篇之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第三階段,VOCs治理任務…
自十三五規劃以來,全國掀起“VOCs治理熱”,尤…
5月31日,在經歷了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調研論證、反復修改完善之…